涓涓热血,汇聚成河,有它在的地方,就有生命。在这条生命之河上,人们建立家园、相亲相爱,诉说着万千年来的爱与奉献。
生命离不开血液,输血作为一种特殊的临床救治手段,对挽救患者生命和促进机体康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面对输血安全、各地时常出现的供血紧张、稀有血型等难题,人们将目光转向人造血液的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1人造血的成分是什么?
目前尚无代替“全血”功能的代用品,发现的血液替代品主要有血红蛋白携氧载体(hemoglobin-based oxygen carriers,HBOCs)和全氟碳化物(perfluorocarbon,PFC)、干细胞(stem cell)等。
全氟化碳PFC在常温常压下携氧能力超强,神奇的是,这种奇妙的人造血液并不像人类的血液一样是红色的,而是白色的!而且,不分血型,任何人都能使用,有很大的便利性。但由于PFC输注导致的副作用也不少见,安全性和疗效有待临床试验验证。
HBOC与血液大致类似。它们呈暗红色或紫红色,由经灭菌处理的血红蛋白制成,当血红蛋白进入血细胞后,完全可以起到携带和释放氧气的功能。但如果没有细胞膜的保护,血红蛋白的分解速度会非常快,可能会导致肾脏严重损伤。并且它会产生自由基,破坏心脏和其他器官。因此血红蛋白不能直接注射入人体,血红蛋白的化学修饰是稳定其结构的有效途径,经化学修饰血红蛋白为主的多种产品已经进入Ⅱ期或Ⅲ期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在研制人造血液的过程中,科学家们自然不会忘了几乎“无所不能”的干细胞。
从免疫学的角度来说,由造血干细胞培育出的人造血是最接近天然血液的代用品,科学家首次成功地将造血干细胞在实验室大规模培养出的红细胞输入了人体内,并且其表现与正常的血液一样。研究人员希望这些人造红细胞能用于治疗镰刀状细胞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需要长期输血的病症,并最终能用于急救输血。
2人造血液的前景
红细胞代用品作为氧治疗剂用于急救复苏、疾病治疗,在没有血液又急需输血,缺乏冷藏设备的发展中国家和野战医院,甚至是战场上,都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它们确实在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为拒绝输血的宗教徒提供新的选择方面有很大潜力。
得益于成分输血的启发,我们可以研发出替代血液各项功能的成分较单一的产品,能在常温下保存数年,体积小、运输更方便,某些产品将甚至用生理盐水稀释后即可直接给患者输注。
输血的简单化:不再区分ABO血型,输血前没有必要进行交叉配血。特别对现场急救,更是简便、快速;
人造血更安全:产业化的标准生产能够确保血制品的安全性,必然会最大程度的降低输血相关传染病的风险。
人造血液与人体内的血液相比,还有许多缺点,它不能输送养分,也没有凝固血液的本领,更没有对外界感染至关重要的免疫能力。因此要研究出像人的血液那样的代用品,还要经过很大的努力。当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发出功能更接近于血液的产品时,献血将成为历史。
来源:输血科 张涛 肖笛鸣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