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1日是第28个“世界帕金森病日”,今年的主题是“和谐共生,美好生活”。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神经变性疾病,作为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之后的“中老年第三大健康杀手”,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01帕金森病的患病率和致残率有多高?
据统计,我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群患病率为1000人/10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男性稍高于女性。本病的致残率较高,发病1~5年后,致残率为25%,5~9年时达66%,10~14年时超过80%。
02帕金森病有哪些临床表现?
(一)运动症状
1.静止性震颤:帕金森病为每秒4~6次的震颤,静止时明显,情感波动时加重,自主活动时可减轻。
2.肌强直:肌强直可造成患者出现屈曲姿势,被动活动中由于震颤的影响,可出现齿轮样强直。
3.运动迟缓:自主运动减少,行走时上肢摆动减少,精细运动受损;面部表情相对缺乏,表现为面具脸。
4.姿势平衡障碍
平衡功能减退,步态不稳,容易跌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是病情进展的重要标志。有时行走过程中双脚突然不能抬起,好像被粘在地上一样,称为“冻结”现象。还可出现“慌张步态”,表现为迈步时以极小的步伐前冲,越走越快,不能立刻停下脚步。
(二)非运动症状
也是常见和重要的临床征象,而且有的可先于运动症状而发生。
1.感觉障碍:疾病早期即可出现嗅觉减退,中、晚期患者常有肢体麻木、疼痛。
2.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便秘、出汗异常、性功能减退、直立性低血压和皮脂腺分泌亢进,吞咽活动减少可导致口水过多、流涎。
3.精神障碍:抑郁、焦虑、认知障碍、幻觉、淡漠、睡眠障碍。疾病的晚期可出现智力衰退现象,约15%~30%的患者发生痴呆。
03帕金森病患者需要做哪些康复评定?
帕金森病会给患者带来多方面的功能障碍,因此应对患者的功能障碍进行全面评定,以确定患者各种功能障碍的类型、严重程度和原因,以便制定客观和个体化的康复目标及计划,进行针对性精准康复治疗。具体包括疾病严重程度的评定、运动功能障碍的评定、言语障碍评定、吞咽障碍评定、认知障碍评定、情绪障碍评定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等。
04帕金森病除了药物治疗,还需要哪些康复治疗?
1.放松训练;
2.关节活动范围训练;
3.肌力训练;
4.姿势训练;
5.平衡训练;
6.步态训练,还可结合视觉和听觉刺激进行训练;
7.转移训练;
8.手功能活动训练;
根据患者的功能障碍,还可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言语功能训练、认知障碍功能障碍训练等。另外,太极拳、针灸、推拿、按摩和中药治疗也对多种运动或非运动症状均有较好疗效。
05应用于帕金森病的现代康复评定和治疗新技术有哪些?
1.D-WALL可量化功能训练系统(数字墙):通过抗干扰红外摄像系统捕捉头、肩、躯干、上肢、骨盆、下肢的活动,并实时反馈,内置游戏及虚拟场景,提高训练的趣味性,不仅可进行姿势纠正训练和平衡功能训练,还可用于认知功能障碍及老年患者。
2.虚拟现实技术:通过多种不同沉浸程度的情景交互,对患者的步态、平衡、情绪、睡眠、认知等功能障碍均有改善作用。
3.运动跑台训练:患者可根据视觉反馈进行身体姿势调整,改善步态,治疗强度逐渐增加。对于平衡功能较差者,可以使用减重保护装置。
4.机器人治疗技术:利用机械控制运动设备,使帕金森疾病患者在使用运动设备时能积极有效完成康复训练,使患者的运动功能得到改善,提高其活动能力。
5.三维步态分析技术:利用三维步态分析技术,提供人体量化的、客观的运动学参数,对个体的步行功能进行精细化评估。
6.神经调控技术:主要分为植入式和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在帕金森病患者中应用的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以脑深部电刺激为主,主要用于存在药物难治性运动并发症的进展期帕金森病。非植入式神经调控技术则主要包括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和经颅交流电刺激等。
随着现代药物和康复治疗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帕金森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康复评定和治疗手段日益丰富,相信帕金森病患者能够更好地受益于这些新技术,生活质量得到提高,享受和谐美好人生。
图片: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来源:康复医学科 张子英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