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这种“小疙瘩”,请您千万别忽视

发布时间:2025/8/7文字调整

藏在皮肤下的"微型哨兵站"

大家熟知的淋巴结虽是微小器官,却如同我们身体的“安全监测站”。作为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淋巴结主要集中在颈部、腋窝、腹股沟及肠系膜等区域,通过淋巴管相互连接,形成一张精密的防御网络。

正常情况下,浅表淋巴结直径小于0.5厘米,质地柔软光滑,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感,如同米粒般隐匿在组织中,多数情况下难以触及(仅在颌下、腋窝和腹股沟处可能被触及)。当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或异常细胞入侵时,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会迅速增殖活化,导致淋巴结体积增大。这一变化往往是身体发出的早期健康警报。


640_副本


淋巴结为何会肿大?

1.感染性因素

扁桃体炎、牙周炎或皮肤感染(如疖肿)等细菌感染,可导致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疼痛,质地较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常伴颈部淋巴结反应。淋巴结结核感染常表现为沿引流方向纵向分布的串珠样肿大,可能伴有低热、盗汗。

2.肿瘤因素

淋巴瘤:典型表现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韧硬,活动度差,可能伴夜间盗汗、体重下降。

白血病可导致全身多发性淋巴结肿大,常合并贫血、出血倾向及骨痛等症状。

转移癌:乳腺癌转移至同侧腋窝淋巴结;胃癌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肺癌可转移至腋窝或锁骨上淋巴结。

3.免疫反应性增生

疫苗接种、药物过敏或自身免疫性疾病(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可引发多区域淋巴结反应性增生。

4.特殊炎症与代谢疾病

结节病表现为双侧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脂质代谢异常也可引起淋巴结改变。


640 (1)_副本


居家自查:滑动触诊法的正确应用

1. 自查前准备:

检查颈部时稍低头放松肌肉;查腋窝时手臂轻放于胸前;腹股沟区取坐位。

2. 手法要点:

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指腹平贴皮肤,采用滑动触摸法(非按压)在区域皮肤上做多方向环状滑动。

3. 检查区域:

颈部、腋窝、腹股沟


四个关键点需警惕!

1. 触痛反应:

良性:急性炎症期压痛明显

恶性:常为无痛性肿大

2. 大小界限:

警惕直径>1cm(腋窝)或>1.5cm(腹股沟)的淋巴结

>2cm的肿大恶性风险显著增加

3. 质地特性:

良性:质软如唇

恶性:质硬如鼻尖或额骨

4. 活动度与融合:

良性:活动度好,可推动

恶性:固定难推动,可能融合成团

5. 不同区域的淋巴结肿大常指向特定疾病,以下部位尤其值得关注:

左锁骨上淋巴结:消化道肿瘤(胃癌、胰腺癌)转移的信号灯

腋窝淋巴结:乳腺癌转移的首要站点,需立即排查乳腺病变

颈后三角区淋巴结:可能与鼻咽癌、甲状腺癌相关

肠系膜淋巴结:儿童多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成人需警惕肠道恶性肿瘤


发现淋巴结肿大莫慌张

如果发现淋巴结肿大,先别惊慌失措,更别自己瞎琢磨、乱用药,及时就医是关键!可首选血液科就诊,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肿大的部位、时间、伴随症状等,再排查有无感染迹象、免疫功能异常的表现,如发热、乏力、皮疹等。

医生将根据情况选择检查:

1.实验室检查:血常规+CRP、EB病毒抗体、LDH、肿瘤标志物

2. 影像学评估:

超声(首选):评估淋巴结形态、血流、纵横比(恶性多呈圆形,纵横比<2)

CT/MRI:探查深部淋巴结及内脏病变

3.病理确诊:

细针穿刺细胞学:快速初筛

切除活检:诊断金标准,尤其对疑似淋巴瘤


640 (2)_副本


预防与日常防护策略

1. 避免毒素暴露:减少危险化学物品接触,新装修房屋通风≥6个月再入住,远离农药/有机溶剂

2. 增强免疫力: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促进淋巴循环

3.  营养支持:

优质蛋白:每日摄入鸡蛋1-2个、鱼肉/瘦肉100-150g

抗氧化食物:深色蔬菜(菠菜、紫甘蓝)、柑橘类水果

4. 定期监测:高危人群每6-12个月行浅表淋巴结超声筛查


640 (3)_副本


隐藏在皮肤之下那些微小如豆的淋巴结,是健康防线上永不休息的哨兵。当你的手指滑过颈部、腋窝或腹股沟时,你不仅是在检查身体,更是在与免疫系统直接对话。下次沐浴后,请花两分钟进行自检——让这套简单的滑动触摸法,来帮助大家及时发现健康危机。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血液内科二病区   罗思敏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