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大热天血压不降反升?医生揭秘四大“高温陷阱”与科学应对法

发布时间:2025/8/7文字调整

都说天热血管舒张血压低,我前两天感觉挺好,就把药减了半片,结果今天一起床就头晕得厉害!

这几日酷暑难耐,诊室多了不少愁眉苦脸的高血压患者,王阿姨就是其中一位。


热浪之下,为何血压"不降反升"?

夏季高温确实会促使人体皮肤血管扩张,部分血液分流至体表散热,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心脏负担,可能导致血压略有下降——这本是身体的自然调节机制。然而,许多高血压患者却在这个季节遭遇了血压反跳甚至新发不适的困境。这背后的真相,远比"热胀冷缩"复杂得多:

1.  脱水危机,血液浓缩:

高温下大量出汗,若不及时充分补水,极易导致血容量减少。

水分丢失使血液相对浓缩、粘稠度增加,血流阻力上升。

结果:心脏需要更费力泵血,血压不降反升。许多患者清晨头晕,正是夜间隐性脱水与血液浓缩共同作用的结果。

2.  温差"过山车",血管"闹脾气":

频繁进出空调房,或室内外温差过大(如室外38℃,室内23℃)。

这种剧烈的温度波动,挑战着人体血管的快速收缩与舒张能力。

结果:对于血管调节功能下降的高血压患者,易引发血压剧烈波动(忽高忽低),血管承受巨大压力,头晕头痛随之而来。

3.  高温"偷走"睡眠,神经"高度紧张":

闷热夜晚辗转难眠,睡眠质量大打折扣。

失眠和睡眠不足直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身体的"油门"),导致心率加快、血管收缩。

结果:血压明显升高,身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

4.  擅自调药,埋下隐患:

部分患者因夏季某次测量血压偏低,或误信"夏天血压自然低"的说法,便自行减少药量甚至停药。

结果:药效减弱或消失,血压失去控制,悄然回升至危险水平,骤然停药更可能引发"反跳性高血压",风险极高。


640_副本


守护夏日血压平稳的"健康锦囊"

1.  补水!补水!科学补水!

主动饮水,勿等口渴。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淡茶水。

目标:每日1500-2000ml以上,出汗多则需更多。观察尿液颜色(淡黄为宜)。

限制:避免一次性豪饮冰水,少喝含糖饮料及浓咖啡。

2.  空调使用讲"温和":

室内外温差建议控制在8℃以内(如室外35℃,室内不低于27℃)。

避免冷风直吹,尤其后颈、腹部。

出入冷热环境时,可在门口稍作停留,给身体适应时间。

3.  规律作息,保障"清凉"睡眠:

营造凉爽、安静、黑暗的睡眠环境(合理使用空调、风扇、遮光窗帘)。

睡前放松身心(温水泡脚、听舒缓音乐、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

4.  坚持用药,动态监测:

切勿自行调药或停药!血压变化应由医生专业评估后调整方案。

夏季尤其需加强家庭血压监测:不同时段(晨起、下午、睡前)、双臂测量,做好记录。

复诊时携带记录,为医生提供全面信息。

5.  清淡饮食,适度活动:

减少高盐、高脂饮食,多吃蔬菜水果。

选择凉爽时段(清晨、傍晚)进行温和运动(散步、太极),避免高温暴晒下剧烈活动。


医生特别提醒:

1.血压降低≠疾病治愈! 夏季血压的短暂回落,是机体对外部环境的应激反应,并非高血压本身痊愈。

2.感觉良好≠血压达标! 切勿凭感觉判断血压,头晕症状并非高血压的唯一信号,规律监测是金标准。


640 (1)_副本


炎热并非高血压患者的"安全期"。面对夏季血压的复杂性,唯有科学认知、精细管理、严格遵医嘱,才能有效避免血压"趁热作乱",安然度夏。若出现持续头晕、头痛、胸闷等不适,或家庭自测血压持续升高,务必及时就医!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神经内科三病区   王慧珍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