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做好静脉治疗维护,小心静脉导管血栓

发布时间:2023/4/13文字调整

静脉治疗是临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在疾病预防、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随着静脉输液导管,如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港、中长导管等在临床使用中的日益普遍,导管相关静脉血栓形成(CRT)作为其常见并发症日益受到临床重视。这种并发症不仅影响静脉导管的功能及治疗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安全。但是,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也没有那么可怕,或许还能继续保留导管。


李先生因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在右上臂行PICC,一月后李先生留置PICC管的上肢肘静脉处感到肿痛。李先生PICC管留置在上臂(贵要静脉),而肘正中静脉有明显扩张,略有发红。


image001


进一步观察发现,将两上肢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可见右前臂较左前臂略显肿胀。据了解,张爷爷右上肢浅静脉曾输注过化疗药物(氟尿嘧啶)后出现静脉炎,后续化疗经PICC管输注。医嘱予右上肢血管彩超检查。报告为: 右侧上肢静脉中下段血栓形成。后来完善相关检查,请血管外科会诊,予抗凝治疗等。患者前臂肿痛症状缓解,不久出院。


1 留置导管为什么会发生血栓?

CVC/PICC置管后血栓形成的原因比较复杂,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血管内膜受损,促进血栓形成因子的释放,并导致凝血因子的集结;导管固定不良;导管异位;导管末端不理想等有关。


2 PICC置管留在上臂,血栓为什么发生在中下段?

从血管解剖可见,上肢静脉的走向,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是相通的。


image003


B超引导下PICC置管,通常选择位于上臂内侧的贵要静脉、肱静脉和位于上臂外侧的头静脉。该患者采用 B 超引导下在右上臂留置了PICC导管,其部位应该是选择了贵要静脉。当在上臂贵要静脉留置了PICC导管,就有可能导致前臂静脉的血流减慢,而之前化疗引起的血管内膜损伤等因素导致上肢的中下段发生血栓。


3 如何能够早期发现静脉血栓?


300


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包括:

表浅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疼痛、发红、肿胀、静脉条索状改变等临床症状。


大静脉内的血栓在未完全阻塞前通常无临床症状,故较难诊断;少数病例会最终彻底堵塞血管。


血栓部位的整个手臂、腋部、肩膀、胸部、后背、耳周、颌面部可出现下列症状:疼痛、颜色改变、肢体肿胀、皮温改变、侧枝静脉扩张、液体自穿刺点处会漏、麻痹或刺麻感;颈内静脉血栓形成可出现神经学方面的表现或症状:如头痛、视觉紊乱、视盘水肿、恶心、呕吐、癫痫发作等。


血管B超或血管造影检查可发现血栓形成,经彩色多普勒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可确诊。


4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如何处理


southeast


1、有症状血栓,应根据治疗对导管的依赖程度、重新建立静脉通路的可能性及血栓的进展等情况,综合考虑保留或选择拔管时机。目前公认的拔管指征包括治疗结束不需要该导管、导管功能丧失、导管位置异常、合并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


2、无症状、主诉及客观体征,单纯影像检查发现的血栓,不建议采取抗凝、拔管等处理措施。


3、确需拔除导管时,应根据血栓发生情况,先进行常规抗凝治疗,并在拔除前进行超声筛查血栓。


4、保留导管者应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及物理疗法,并连续监测干预效果。


5 导管相关性静脉血栓如何预防?

1、可采取物理预防措施减少血栓形成,在条件允许时,鼓励使用非药物措施预防血栓。鼓励患者置入导管的肢体进行早期活动,可进行正常日常活动和轻微的肢体锻炼以及补充足够的水分。


image005


2、穿刺和维护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减少中心静脉置管感染机率。

3、在进行PORT置入时,推荐在B超引导下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进行穿刺。超声引导下置管,可提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避免反复穿刺,减少静脉内膜损伤;B超联合改良赛丁格技术置管,以降低静脉血栓发生率。


来源:血管外科  郑浩哲 王广华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