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中有大量患者出现间断无痛肉眼血尿而不自知,血尿往往出现一段时间后症状消失患者以为自愈未在意从而痛失最佳治疗时机,待前来就医时膀胱肿瘤晚期为绝大多数诊断。膀胱肿瘤近来发病率居高不下,且发病呈隐匿性的特点。尤其是浸润性膀胱癌,恶性程度极高,预后不佳。因而出现血尿后要及时就医及时治疗。平时的体检也是必要的。
膀胱肿瘤早期症状:无痛血尿、膀胱刺激症状;晚期症状:恶病质、骨痛等。根据组织病理类型可分为尿路上皮癌,占比约为95%,其余为非尿路上皮癌,其又可分为腺癌、鳞癌及未分化癌。
引发膀胱肿瘤的高危因素主要为:接触致癌物质、吸烟、慢性感染和异物刺激等。在对膀胱癌患者的流行病学统计中吸烟占据绝大部分。因而预防膀胱癌的发生应做到少吸烟甚至不吸烟。李先生因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在右上臂行PICC,一月后李先生留置PICC管的上肢肘静脉处感到肿痛。李先生PICC管留置在上臂(贵要静脉),而肘正中静脉有明显扩张,略有发红。
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除了询问病史之外还包括彩超、CT以及磁共振等,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成为新兴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然而在诸多检查之中膀胱镜检查仍然处于不可替代的地位,是目前诊断膀胱肿瘤的“金标准”。目前我们一般的诊疗流程是这样的:患者发现血尿症状或者体检发现占位后入院,我们根据病史行彩超及CT检查进一步验证,如果提示膀胱肿瘤可能性大的情况下就要积极安排膀胱镜检查并且术中诊断性病理活检,待病理结果确认为膀胱肿瘤后会根据肿瘤的性质制订进一步的治疗方案。
在确诊为膀胱肿瘤之后,会根据实际情况分为非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治疗和肌层浸润性的膀胱癌治疗。
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包括: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术后行化疗药物、卡介苗等膀胱灌注(可减少肿瘤复发及进展),但存在副作用:膀胱刺激症状。刺激症状较重的会出现化学性膀胱炎、尿频、尿急和尿痛等,患者比较痛苦。通常会选用合适的灌注药物尽量减轻刺激症状,同时辅以其他药物。而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就需要做膀胱根治性切除+尿流改道术。这种术式可以尽可能切除掉病变,但是患者术后往往并发症较多并且生活质量下降,对家人的护理要求也比较高。常见的尿流改道术式分为:输尿管皮肤造口,回肠代膀胱及原位新膀胱。这三种方式又各有利弊,需要我们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仔细斟酌。
▲ 输尿管皮肤造口
▲ 回肠代膀胱
▲ 原位新膀胱
而对于非尿路上皮癌的治疗我们一般也是选择进行根治性膀胱全切术,这与非尿路上皮癌预后差有关。转移性的膀胱癌可进行放化疗等姑息性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术后一般进行18周的膀胱内灌注治疗,同时每3月行膀胱镜复查。如果预后监测中发现肿瘤复发再重新按照诊疗程序进行治疗。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膀胱全切术后定期复查CT等了解相关脏器及淋巴结状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做到尽量避免肿瘤发生的危险生活方式如过度肥胖、吸烟、接触致癌物质等,同时做到每年体检。如果出现异常症状不能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治疗使膀胱肿瘤可治、可控。
来源:泌尿外科 张玉瑞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