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慢性肾脏病发病率的逐渐增加,我国慢性肾功能不全甚至肾功能衰竭的患者也越来越多,许多患者在病情稳定后需要面临“造瘘”还是“插管”的问题,今天郑州大学五附院肾病内科专家向大家科普内瘘的常见问题。
什么是内瘘?
动静脉内瘘是常见的外科手术之一,主要用于血液透析治疗使用,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常用通路,也被称为透析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术作为血管吻合的手术,将前臂靠近手腕部位的动脉和邻近静脉进行缝合,使吻合后的静脉中流动着动脉血,形成一个动静脉内瘘。
内瘘有什么作用?
动静脉内瘘的血管能为血液透析治疗提供充足血液,为透析治疗提供保障。透析过程中通过动脉端引出血液,体外血液净化治疗后血液经过静脉端回输体内。
什么时候该做内瘘?
对于动静脉内瘘手术时机的选择,“2021年血液净化标准操作规程”指出: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适用于慢性肾衰竭需要长时间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1.诊断慢性肾衰竭,eGFR<25ml/(min*1.73㎡),并预期3-6个月内需要实施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应考虑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痿成形术。
2.老年患者、糖尿病、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合并其他脏器功能不全的患者,更应尽早实施自体动静脉内痿成形术。
内瘘什么时候可以使用?
内瘘建立在四到八周后,静脉逐渐扩张方能使用,虽然部分患者静脉较粗,术后不久即可使用,但未能保持吻合部位的稳定性,而充分静脉动脉化使浅表血管怒张,更加易于穿刺,所以至少在三周后使用。
临床上患者往往存在个体差异,如果老年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服用免疫制剂患者,由于其血管细、弹性差,故成熟较晚,有的可能要两个月以后才能使用,总之内瘘建立后一定要等待成熟后再使用。
怎样才算是成熟的内瘘?
内瘘成熟要坚持以下原则:即内瘘静脉自然血流量>600 mL/min;静脉直径>0.6 cm;静脉皮下深度<0.6 cm。在此基础上,还应有足够的血管穿刺长度(应大于10 cm);每个月顺利血透>6次;成功应用6个月以上。
内瘘术后怎么护理?
1.适当抬高内瘘手术侧肢体,可减轻肢体水肿;
2.每3天换药1次,10-14天后拆线,注意包扎敷料时不加压力;
3.注意身体姿势及袖口松紧,避免内瘘侧肢体受压;
4.术后避免在内瘘侧肢体输液、输血及抽血化验;
5.手术侧禁止测量血压,术后2周内手术侧上肢禁止缠止血带;
6.术后24小时,术侧手部可适当做握拳及腕关节运动,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
因此,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平时应该注意保护前臂血管,尽量避免多次穿刺采血等,以免需要造瘘时血管已经千疮百孔,而不得不选择其他血管通路。
来源:肾病内科 刘伟霞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