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河北省承德市康养医院、方城县卫健委等单位一行来郑州大学五附院参观交流医养结合工作

发布时间:2024/1/13文字调整

640_副本

640 (1)


2024年1月10日上午,河北省承德市康养医院副院长张杰、门诊部护士长陈艳阳,方城县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主任马建民,方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任礼飞,方城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王荣记、副院长李广洲,方城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赵清阁,方城县卫健委老龄健康科科长文亚东、老龄健康科科员王阳,方城县人民医院行风办主任赵晓,方城县中医院医改办主任吴建树,一行11人莅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参观交流医养结合工作。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养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重点研发专项(医养结合)首席专家、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院长郑鹏远,副院长傅聿铭,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办公室、神经内科、体检科、医养结合办公室、宣传科等相关部门负责人等陪同。


640 (2)


郑鹏远院长以PPT形式汇报了人口老龄化与医康养结合、“全链式”智慧医养康养模式、老龄化人文思考与科技应对三个方面工作。从人口老龄化、中位年龄、少子化等国内外数字,分析了当前老龄社会面临的严峻形势,从长寿风险、赡养文化、老年需求、养老需求等多层面阐述了老龄化人文思考与科技应对。


他讲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创新性地提出了“全链式”智慧医养康养结合模式概念,以牵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动健康与老龄化科技应对”-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与规范的应用示范为科技支撑,建设了全国第一家、目前国内唯一一家省级医养结合质控中心,打造了全链式”智慧医康养结合模式城市版、农村版和文旅版,建立了政府主导,养老院、医院及第三方机构参与、多方联动、科技赋能的医养协同服务机制,探索了“医院-养老机构-社区-居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河南模式”,获得省政府发文支持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探索“全链式”医养结合模式并在全省500个社区(乡镇)推广应用。


640 (3)


张杰副院长代表河北省承德市康养医院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热情接待表示感谢。他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康复专业的发展、医养康养结合领域所做的一系列实践成果给予高度赞誉。她介绍了承德市康养医院现阶段的发展情况,希望能够借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康复及医康养方面的发展经验,打开思路,深入社区,开展密切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640 (4)


方城县卫健委党组成员、中医药发展服务中心马建民主任介绍了方城县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综合实力及医养结合相关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表示,老龄化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全面的应对措施,政府重视建立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包括养老金、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经济保障。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充分了解和学习了医养康养方面的先进经验,未来可以借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医养结合与应对老龄化方面的发展经验,从而带动方城县医疗及康养事业的发展。


640 (5)


方城县中医院党委书记王荣记表示此次来访收获颇丰,充分了解到医养康养、智慧化社区建设与医养结合智慧管理等方面诸多的前沿知识和理念,并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近年来的发展给予高度赞扬。希望未来可以得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的支持,为当地的百姓提供更优质、更便捷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640 (6)


方城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任礼飞表示,县医院正在扩大建设,康养医养工程即将完成,希望通过此次交流活动可以与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达成紧密合作,探索多种形式的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并支持方城县人民医院的发展。


640 (7)


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控中心办公室主任、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医养结合办公室主任汪桂琴介绍了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平台,通过对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控制,提高医养结合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该平台通过对医养结合服务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了解服务过程情况,对医养结合机构服务质量进行实时监控,数据互通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依托平台对标质量控制标准落实四级质量控制,定期发布服务质量分析报告,不仅质控自己单位,也为各级分中心及医养结合机构同质化管理提供支持,通过过程服务数据与终末质控数据统计分析为政策制定和服务改进提供依据,促进形成河南省医养结合长效可持续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


640 (8)

640 (9)

640 (10)


马建民主任及张杰副院长一行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傅聿铭及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实地调研了河南省医养结合服务质量控制中心、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互联网”智慧医养平台、社区康复大厅、福华颐养院等地。来宾一行对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综合医疗整体实力,医养结合工作前瞻性研究与整体化实践,及近年来取得的各项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来源:医养结合办公室  医联体建设与管理办公室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