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抽血时发现白细胞减少,很担心、很紧张,是不是很严重?
我们先来说说这白细胞:
血液中的白细胞是人体防御细菌入侵的“侦察兵”,当细菌、真菌等病原微生物入侵时,白细胞便从血管壁游出到达入侵部位,将病原微生物包围、吞噬、消灭,故白细胞有“白色卫士”之称。
那什么是白细胞减少呢?
正常成人白细胞总数为(4-10)*109/L,可因每日不同时间和机体不同的功能状态而在一定范围内变化。当白细胞持续少于4*109/L的时候,我们称为“白细胞减少”,而其中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根据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程度可分为轻度≥1.0*109/L、中度(0.5-1.0)*109/L和重度<0.5*109/L。重度减少者即为“粒细胞缺乏症”。
为什么白细胞会减少?
获得性白细胞减少更为常见,常由于以下几种情况:
1.感染。病毒感染最常导致白细胞计数下降。多数情况下,白细胞减少是短暂和自限的,但在EB病毒和HIV感染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可以延长。
2.药物。常见的药物有抗肿瘤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抗生素(半合成青霉素、头孢菌素和抗结核药物等)、利尿药、噻氯匹啶、甲巯咪唑、抗癫痫药、降糖药及一些中草药等。此类中性粒细胞减少通常伴有血小板减少和(或)贫血,呈剂量依赖性效应,通常在可疑药物减量或停用后逆转,但也有患者出现持续的白细胞减少。
3.造血原料或微量元素缺乏。这些原因导致的通常累及全血。叶酸、维生素B12和铜缺乏常伴有程度不一的白细胞减少。叶酸、维生素B12缺乏通常以巨幼细胞性贫血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有吸收不良史或胃外科手术史的患者应警惕有无合并铜缺乏。
4.自身免疫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原发性发生在出生后第1年,通常在第2年消失,不需特殊处理。继发性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潜在疾病的活动可引发更明显的中性粒细胞减少。这种白细胞减少通常对类固醇、免疫抑制剂或静脉注射用丙种球蛋白有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合并脾肿大时应警惕Felty综合征,可达到粒细胞缺乏程度。
5.骨髓衰竭性疾病或血液肿瘤。对于任何原因不明的白细胞减少,程度严重或全血细胞减少时,建议排除骨髓衰竭性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也要排除血液肿瘤,如急/慢性白细胞、淋巴瘤、多发骨髓瘤、实体瘤骨髓转移等。
6.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脏肿大。可导致白细胞的扣留及清除增加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应排除肝硬化、结节病和淋巴增值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等病因,切脾需谨慎。
7.甲状腺功能亢进。常见于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自身免疫效应、甲状腺素对于骨髓造血系统的影响及治疗甲亢的药物均可导致白细胞减少。
白细胞减少怎么治疗?
1.去除病因。不同的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2.支持性治疗。加强防护,注意环境及个人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预防感染。若中性粒细胞低于0.5*109/L以下,应保护性隔离,注意口腔/鼻腔、肛周清洁,避免皮肤创伤,做好门户部位护理。中性粒细胞数低于0.2*109/L以下,要积极预防胃肠道感染,避免进食生冷食物,餐具消毒。
3.升白细胞治疗 包括G-CSF和口服升白药物。
无症状且无明确病因的慢性轻度白细胞减少患者不需要特殊治疗,鼓励适当增加户外活动,可促进粒细胞循环池的释放改善中性粒细胞减少,定期复查随诊。
来源:血液内科 马若巾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