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动物伤人事件,尤其是犬伤人事件呈现高发态势。动物伤害有引起狂犬病、破伤风等传染病的风险,合理、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处置可以有效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
目前,我国每年接诊狂犬病暴露后预防处置人群1000~1500万,不规范的暴露后预防处置将严重影响救治结果。今天,小编特别邀请犬伤处置专家、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组副组长、郑州大学五附院急诊科副主任杨华主任医师为大家解答狂犬病预防处置中的常见问题。
问题一:哪些动物致伤需要打狂犬疫苗?
杨华:目前,临床工作中很难及时确认伤口或黏膜是否被狂犬病毒污染,因此是否开展暴露后处置需要基于当地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理论上讲,所有哺乳动物都有患狂犬病风险,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按照传播狂犬病的概率将致伤动物分为高风险、低风险和无风险三类。
1高风险:开展暴露后处置
2低风险:不建议开展暴露后处置
3无风险:只需常规处理伤口
所有哺乳动物以外的动物不传播狂犬病,如龟、鱼、鸟类等,被其致伤后属于无风险暴露,无需进行狂犬病暴露后处置。不与外界接触的家养及实验室(不接触狂犬病病毒)啮齿类动物也可视为无风险。
④特例:人,只有暴露于狂犬病患者按高风险暴露处置,其他接触无需进行暴露后处置。
问题二:“十日观察法”在我国适用么?
杨华:世界卫生组织多次提到“十日观察法”,对于消除狂犬病恐惧心理有积极意义。但我国地域广阔,情况复杂,动物接种率低,散养度高,且我国属于狂犬病高风险地区,因此不能完全按照非流行地区的通行做法。
建议:高风险动物暴露后应立即开展暴露后处置。假如能观察到动物(犬、猫、雪貂)10d后仍然存活,则传播风险可基本排除,可停止后续针次接种,但为完成一个完整的暴露后免疫程序仍建议完成后续针次。
问题三:被狗狗咬了,为什么要冲洗
15分钟这么麻烦!有什么意义?
杨华:伤口处理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等方式,降低伤口内的狂犬病病毒及其他微生物数量,从而降低狂犬病发病及其他感染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并及早恢复功能。
伤口冲洗:使用肥皂水(或弱碱性清洁剂)及流动清水对伤口进行彻底有效的冲洗。为了保证冲洗效果,建议需冲洗15min左右。为避免非无菌的清水、肥皂水或其他清洗剂残留,最后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一遍。为达到冲洗的最佳效果及降低医疗风险,建议使用具备二类医疗器械资质的冲洗器及专用冲洗液对伤口进行彻底冲洗。
问题四:打了狂犬疫苗以后,发烧了怎么办?
杨华:疫苗是药品,其成分有灭火的病毒(异体蛋白)和其他辅助成分,使用后部分人出现不良反应是正常现象。出现不良反应首先应建议患者到相关科室就诊,排除偶合反应。如确定为预防接种不良反应,一般反应无需处理或仅对症处理即可,多数可自行缓解。异常反应按规定上报并进行专业诊治。
常见一般反应
局部反应:接种疫苗后24h内,注射部位可出现红肿、疼痛、发痒,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缓解。
全身性反应:可有轻度发热、无力、头痛、眩晕、关节痛、肌肉痛、呕吐、腹痛等,一般不需处理即可自行消退。
异常反应罕见,发生率极地,主要包括过敏性皮疹、过敏性紫癜、血管性水肿及过敏性休克。
狂犬病为致死性疾病,高风险暴露后均应按程序接种狂犬疫苗,无任何禁忌,但接种前应充分询问受种者个体基本情况(如有误严重过敏史、其他严重疾病)。即使存在不适合接种疫苗的情况,也应在严密监护下接种疫苗。
郑州大学五附院犬伤处置门诊团队拥有成员9人,副高以上职称2人,高年资中级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杨华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常务理事,河南省狂犬病暴露预防处置专家组副组长,伍静副主任医师任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动物伤害救治分会理事。这个朝气蓬勃的团队在杨华主任医师的带领下拥有众志成城的凝聚力,他们不骄不躁,脚踏实地,紧随医院这趟高速发展的列车砥砺前行!
来源:急诊科 罗坤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