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耿庆山 :分级诊疗来了,三级医院如何生存?

发布时间:2016/4/21文字调整

此次讲座对于处在分级诊疗制度背景下的郑州大学五附院该如何应对决策,如何强化区域协同医疗;如何内调结构,外引人才和技术;如何建立专业高地;如何实现医教研一体化以及树立品牌和医院文化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4月18日下午,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耿庆山受邀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讲课,主题是“分级诊疗来了,三级医院如何生存?”耿庆山开门见山地说,三级医院目前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活下去。


“三级医院必须清楚地认识到,现在不是谈发展的时候,首先解决的是生存问题。是的,是生存问题!”



“分级诊疗就像温水煮青蛙,三级医院大难临头了,医院和职工还不知道。”这是耿庆山说的第二句话。他认为,分级诊疗的目的是让三级医院门诊量下降,这是不可改变的事实。大医院吸患者、吸人才等虹吸现象必将受到挑战。


耿庆山是河南方城人,最早在郑州二院工作过,当过广东省人民医院副院长、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现在是广东省人民医院党委书记。1个多小时的交流中,耿庆山结合广东省人民医院的经验,谈了他对分级诊疗时代三级医院的应对策略。听讲座的医院管理人员说,耿庆山讲得非常实用,很受启发。

广东省人民医院只有2400多张床位,平均住院日只有8.66天,年手术台数7.50万台,全年门诊患者418万人次。最新医院排名(2014复旦版)显示,广东省人民医院排在全国非大学附属医院的首位。


去年,广东省人民医院主动将门诊量降低5%,今年准备再“砍”5%。还是去年,他壮士断腕,主动关停一家以接诊常见病为主的分院门诊部,今年,还将再关停一家。关停不等于舍弃,而是进行优化组合,去年的分院门诊部改造成了肺癌、乳腺癌的专科病区,就诊者“爆棚”。


耿庆山对医联体和双向转诊的做法也值得院长们学习,他不提倡医院和医院之间建立医联体,而是鼓励医生和医生之间的沟通,使之成为松散型的“哥们”关系,并借助移动互联平台,让医生们之间形成密切连通。也就是说,和下级医院的联盟不是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关联,而是医生和医生之间“连”起来。

耿庆山现场答疑


另外,联庆山一再强调,上级医院和下级医院的联系,绝不能搞成单边利益,而是要打造利益共同体。早在2003年,耿庆山就在广东倡导双向转诊模式,他对医生的考核不是上转了多少患者,而是下转了多少。为了和下级医生搞好关系,每遇到该地区的患者,上级医生都会主动邀请下级医生到手术室参观、参与手术,令下级医生非常感动,合作的欲望也就更强烈了。


最后,耿庆山提醒三级医院院长:2017年所有医院将取消药品加成,如果医院的非手术床位过多,肯定很被动。所以,三级医院应当尽快调整床位结构,让手术床位占比超过50%,这是当务之急。

郑鹏远院长最后总结道:“今天下午,耿教授在百忙之中利用一个半小时的时间为五附院讲解分级诊疗。套用里面的内容举个例子来说就是:强身健体、练好内功是应对分级诊疗的最好处方之一,谢谢耿教授!”


附:耿庆山讲座(全是精华)

今年以来,分级诊疗政策逐步完善,优质资源继续下沉,三级医院生存问题更加严峻。2017年,分级诊疗试点工作应当达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标率大于等于95%,县城内就诊率提高90%左右,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分级诊疗在发达国家不是问题,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是按分级诊疗的模式走的。美国基层医生的人数接近总医生数的50%,中国的绝大多数医生在城市医院,仅有少部分在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很多人把分级诊疗当作双向转诊,甚至认为分级诊疗是“对口帮扶”,这是不对的,分级诊疗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医疗资源的下沉。所以,三级医院的门诊量必然、也必须下降,这是不争的事实。


应对分级诊疗,广东省人民医院是这样做的。


该舍弃的要舍弃 干自己该干的事

两周前,耿庆山带团到哈佛大学参观,详细了解了哈佛大学几个附属医院的数据。


以麻省总医院为例,床位1000多张,员工2.4万人,科研人员5000多人,收入50亿美元,科研人员的收入10亿,占20%。


哈佛大学另一家附属医院只有几百张床位,心血管病科的床位更少,50多张,不加一张床。床位虽小,但很多疾病治疗指南却是从这里产生的。


所以,今年广东省人民医院的重点工作是“调结构,建高地”,即调接诊疾病的结构,建不同区域的高地。


先说调结构。“该是我的病人给我,不该我治疗的病给我也不要,”能在社区看的病,广东省人民医院坚决不收。去年,医院主动将门诊量下降5%,今年准备再砍5%。


还是去年,广东省人民医院壮士断腕,主动关停一家以接诊常见病为主的分院门诊部。今年,还将再关停一家。关停不等于舍弃,而是进行优化,去年的分院门诊部改造成了肺癌、乳腺癌的专科病区,就诊人群“旺”得不得了,病源结构调整了,收入也上去了。


再说建高地。每个病的治疗技术,是处在全国的高地,还是中南地区的高地,要有一个定位。


医教研一体化

三级医院想要生存,必须走医教研一体化的道路。作为一家非大学附属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有心血管病、肺癌、老年医学、眼病防治、精神卫生、神经科越学等6个研究所,正大踏步向研究型医院方向迈进。为了鼓励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广东省人民医院鼓励科研人员出去创业,保留3年身份不变。


院长们还要注意不要为了科研而科研。专家写的论文拿到SCI固然重要,但不能止于SCI,还要看他的专利、循证医学、专家共识等后续成果如何,也就是转化问题。


三级医院打造研究型医院,建议向“华为”学习,华为每年拿出毛收入的10%用于科研。一进华为的厂门,一面墙上写的全是员工的发明专利,科研人员很有自豪感。


优化医院的业务结构

耿庆山谈了以下几点。

一是增加大病、专病的联合会诊。一种病,最好由多学科进行会诊,为患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团队也强起来了。以心血管病为例,治疗前,由心外科、心内科、介入科甚至中西医结合共同参与。


二是提高住院病人的住院标准,收治重病、大病患者。院长不要过度关注住院患者的数量,要把重点放在单个患者的疾病治疗难度上。


品牌的力量一定要重视

看一种病,把一种病看精,让其成为医院的品牌。


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心血管病是优势专科,也是医院的重要品牌之一,医院就从这里尝到了甜头。在广东省人民医院,做一台心血管疏通手术,费用约为25万元。费用比其他医院高,但患者还是排队来这里做,省医保中心也制定特殊政策,提高医保费用,这就是品牌的力量和优势。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是三级医院必须追求的。


医院文化建设不可缺

上海医生多点执业的尺度很大,广东省今年马上也要出台相关配套文件,力度不会小,再加上医生集团等助推医生流动,会有更多的医生树立自己的品牌。


当医生流动成为常态,当医生拥有了自我品牌,以后的院长会越来越难做。如果不努力培育医院品牌,不加大文化建设,院长等管理者会更加被动。“店大欺客,客大欺店”,这个道理是不会变的。


医院对医护人员的服务功能更为突出,医院院长将从管理人员向服务人员转换,成为医生的“服务员”。


关心员工,也是医院文化的一部分。2年前,耿庆山到广东省人民医院当党委书记,他烧的“三把火”之一,就是督促员工的体检率上升至100%,并对普检有问题的,免费进行深度体检。事后,很多员工都说,广东省人民医院更有人情味儿了。


来源:大医道 内容有删改

摄影:马珂

宣传科编辑整理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