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1日是第22个世界睡眠日,今年世界睡眠日的中国主题是“良好睡眠,健康同行”。
失眠症是郑州大学五附院精神卫生科门诊中常见的精神障碍,在门诊就诊的患者中,不仅仅是中老年人,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承受着失眠的痛苦,患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化。“白天昏昏欲睡,晚上辗转难眠”,“明明身体困得不行,但脑子却异常清醒,“感觉自己快被失眠折磨疯了”,这是他们常见的主诉症状。
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睡眠中度过,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我们的身体健康。失眠会导致我们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工作效率明显下降,引发抑郁、焦虑,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以及罹患高血压、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甚至猝死。
什么是失眠症?
这里有“3个30分钟”可以参考,入睡超过30分钟,醒后再入睡超过30分钟,比平时提前醒来超过30分钟,以上情况一周超过3次,且持续1月,对日间的社会功能造成影响。符合以上标准,就可以诊断为失眠症。
影响失眠的因素很多,导致青年人失眠的原因,无外乎有两种:主动熬夜——即使很困了,依旧不舍得睡(追剧、玩游戏、朋友聚会、加班奋斗等等);被动熬夜——不是不想睡,是真的睡不着(精神压力、情绪波动、健康问题、外部环境吵闹等等。
导致失眠原因复杂,如果失眠严重,最好的办法就是及时就医。
注意这些关于失眠的小误区:
1.偶尔睡不着,不意味着就是失眠。每个人都可能因为各种事情会出现短暂的失眠,如果对失眠问题的过分关注或者过分关注失眠的后果,可能就会陷入一个害怕失眠的预期焦虑中,导致短期的一个失眠变成一个长期失眠。
2.褪黑素治疗失眠,不可长期服用。褪黑素只是保健品,不是药品,短期的失眠可以使用,但是长期使用会影响生育系统和免疫系统,且褪黑素对长期失眠患者调节作用微弱。
3.治疗失眠的药物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会依赖。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使用,是可以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的。
4.早晨反复的闹钟唤醒,容易陷入“睡眠-觉醒”循环,难以完全清醒,可能会导致慢性疲劳。建议闹钟响后一次性起床。
5.打呼噜不等于睡的香。严重打鼾对导致睡眠时出现呼吸反复暂停,引发各种疾病甚至猝死,应及时治疗。
6.要控制午睡时间。理想午睡时间为15至30分钟,如果时间过长,反而会导致头昏脑涨、全身乏力。
7.尽管酒精确实是人产生睡意,但却让睡眠一直停留在浅睡眠阶段,无法进入熟睡期,甚至让人半夜醒来数次,纵然睡眠时间不短,但隔天醒来依旧疲惫,昏昏沉沉。长期饮酒,甚至可以导致我们酒依赖,不建议使用。
试试下列帮助入睡小技巧:
1.日间减少茶、咖啡等兴奋物质的摄入,就寝前避免烟酒。
2.规律锻炼,但睡前避免剧烈活动。
3.傍晚或者临睡前避免打盹。
4.保持规律的就寝和起床时间,周末也尽量维持。
5.避免在床上玩电子产品,包括玩手机等,睡前少做那些“烧脑”的事情,不要想很多操心的事或工作计划等。
6.卧室环境应柔和,温度适中,无干扰性噪音,保持枕头,床单,被子等舒适。
7.睡前可以尝试听听舒缓的音乐,泡脚,做瑜伽等让自己放松的习惯。
8.多吃红枣、小米粥、瓜子、温牛奶、蜂蜜这些食物都有助于我们的睡眠。
来源:精神卫生科 刘欢欢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