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郑州大学五附院中医科特推出“中医健康科普知识大讲堂”,今天为大家带来第三集——湿疮(湿疹)、水渍疮(间擦疹)、脚湿气(足癣)、土风疮(虫咬性皮炎)的中医药防治。
湿疮(湿疹)
一、常见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双侧下肢,因为双腿长期泡在温湿污浊的水中,同时双下肢皮肤容易受各种微生物的侵袭,因此可在皮肤上出现红斑、丘疹,可能会有渗出,严重的可在皮肤上出现水疱,甚至肿胀。患者主要表现为患肢瘙痒和渗出,处理不当会出现继发性化脓感染。
二、辨证论治
1.湿热浸淫
主症:发病急,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无休,渗液流汁。伴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或粘滞,尿短赤。舌质红,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或数。
推荐中成药:内服龙胆泻肝丸、四妙丸、皮肤病血毒丸等。
2.脾虚湿蕴
主症:发病较缓,皮损潮红,瘙痒,抓后糜烂渗出,可见鳞屑。伴有纳少,神疲,腹胀便溏。舌质淡,苔薄白或白腻,脉弦缓。
推荐中成药:四妙丸合参苓白术丸(片、胶囊)等。
三、外用治疗方法
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六一散等,或外涂炉甘石洗剂,3%硼酸粉湿敷,待皮损干燥后外用激素类软膏外搽。皮损较多、症状重者可口服扑而敏等药物。对伴感染的湿疹则在进行上述治疗的同时,积极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四、预防及注意事项
1.可在下水前外涂防水油膏,劳作后可用1%的盐水浸泡双小腿约半小时,然后再用清洁水洗净晾干。
2.避免搔抓,忌用热水烫洗和用肥皂等刺激物洗涤。
水渍疮(间擦疹)
一、常见临床表现
由于手足长时间浸泡在水中,手足部位糜烂、脱屑和渗出,严重的可造成局部感染和溃疡。好发于指趾间、腹股沟、外阴、会阴部和肛周等皱褶部位,基本表现为红斑、肿胀、丘疹、丘疱疹、水疱、浸渍、糜烂、渗出、瘙痒。
二、治疗方法
1.内服:清热除湿解毒中成药,如当归苦参丸、龙胆泻肝丸、四妙丸等。
2.外用:红斑丘疹无渗出者,外扑青黛滑石粉、六一散等,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2~3次。保持局部干燥,洗净晾干后可用扑粉(一般市售痱子粉均可)扑于患处,或于轻度糜烂处用3%的硼酸粉湿敷,待干燥后用抗生素软膏涂擦。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局部干燥,经常外扑干燥性粉剂。
2.尽量减少手足在水中浸泡的时间,保持手足部位清洁干燥,涉水时穿防水长筒靴是较好的预防方法。
脚湿气(足癣)
某些情况下,由于身体一些部位长期浸泡在水中,加上此时人们的生活环境温暖潮湿,因而是各种癣病的好发季节。如手足癣是常见的皮肤病之一,还有体癣和股癣等,此时都易发。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伴发细菌感染和其他皮肤病。
一、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采用复方苯甲酸酊外涂或抗真菌外用药膏或药粉等。对局部轻度糜烂渗出的癬应同时使用含抗菌素的癬药膏,应避免细菌感染。
中药治疗:
1.苍肤洗剂:苍耳子15g、地肤子15g、土槿皮15g、蛇床子15g、苦参15g、百部15g、枯矾6g。
制法:共碾成粗末备用。
用法:取药1包,用布袋包好,加水3000ml,煮沸20分钟后待温浸泡,或塌渍(冷湿敷)患处。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此法适合水疱鳞屑型。
2.马齿苋水剂:马齿苋30g,水1000ml。
制法:煮沸20分钟,滤过冷却后备用。
用法:塌渍(冷湿敷)、外洗,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此法适合浸渍糜烂型。
二、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手足干燥。
2.患者的鞋子要勤换,避免不良理化因素的刺激。
3.在公共场所更要注意避免皮肤癣菌的传染。
土风疮(虫咬性皮炎)
一、常见临床表现
夏季是蚊虫繁衍的季节,睡觉时容易受到蚊虫的叮咬,在儿童中也比较常见。主要表现为四肢出现红色小丘疹、有时在皮疹的顶端有透明的小水疱,患儿主诉皮损较痒,往往在皮肤上可见到抓痕。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瘙痒,严重者可能出现局部疼痛、恶心、呕吐或者关节不适等全身症状。
二、治疗方法
内服:清热除湿、祛风解毒中成药如防风通圣丸、荆肤止痒颗粒、金蝉止痒胶囊等。
外用:外涂炉甘石洗剂、丹皮酚软膏、除湿止痒软膏,每日2~3次。
三、预防及注意事项
1.注意被褥、衣物、住房环境清洁卫生,防止蚊虫叮咬,家中有猫狗等宠物者要经常洗澡清洁。
2.使用蚊帐,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外用防护剂等是预防该病较好的办法。
3.避免搔抓染毒。
来源:中医科 王风华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