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喜讯 | 郑州大学五附院参加第二届全国康复医学教育创新创业大赛获佳绩

发布时间:2018/10/18文字调整

近日,由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南方医科大学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康复医学教育创新创业大赛圆满落幕。郑州大学五附院(郑州大学第五临床学院)派出了由医院康复科副主任董安琴,治疗师姚南南、许灵玲担任指导老师,郑州大学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赵雪琪、张涛琳、刘伊滢组成的参赛团队代表河南省参赛,成绩优异,一举获得“优秀组织奖”、“优秀指导老师奖”,远程监控上肢智能训练营项目获得“优秀奖”。

 

 

 

 

 

本次大赛以创新为原则、以实践为导向、以项目为基础、以交流与分享为特色、以创新人才培养为最终目的,为康复创新创业人才的成长提供更好的创新创业展示舞台和发展机会,并开辟出具有时代意义,并且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新模式。

 

参加本次大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展现自我,提升自我的绝佳平台。尽管郑州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但面对这样难得的机会我们怎能错过?

 

 

在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董安琴主任的引领下,许灵玲、姚南南作为指导老师带领3名郑州大学2016级康复治疗学专业学生报名参加了本次大赛。

 

报名后,大家分别提出自己的产赛创新思路或产品构思,从中选出最好的项目参加比赛。经过热烈讨论,团队参赛项目确定为“远程监控上肢智能训练营”;参赛产品名称:智能训练营(APP);团队口号:“康复纳新,智引未来”;团队标签:青新康复人;“青”寓意青出于蓝,“新”意为创新、思新、新人,谐音为倾心康复。

 

▲ 参赛海报

 

▲ APP Logo

 

“远程监控上肢智能训练营”项目通过研发“智能训练营APP”和感知提示手表,为患者和治疗师搭起一个移动沟通平台,既可以为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人群及其家属提供远程家居和社区康复训练指导,又可以提醒患者定时做适当的运动训练,以加快其康复进度,从而实现远程诊疗、康复咨询与训练指导的有机结合,实现机构康复向社区和家庭康复的有效过渡。

 

为充分准备此次比赛,团队成员早在暑假就开始进行调研准备,确定项目方向,老师指导分配任务,为项目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暑假结束后,老师们牺牲自己宝贵的休息时间陪同学们一起讨论,一遍遍修改项目计划书,一次次修改路演PPT。老师和同学们有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追求,用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每件事,那些因修改计划书而熬夜的晚上,那些为考虑答辩问题争辩的你言我语,从零突破,无畏向前。正是这份对康复创业的热爱和对康复事业发展的执着,才让他们一直坚持,未曾放弃。在老师们不遗余力的支持下,历经3个月的准备,同学们不断提高、不断完善,信心百倍地踏上了征程。

 

▲ 小组(项目计划书修改)

 

▲ 路演PPT制作讨论

 

▲ 路演PPT展示预演

 

▲ APP内视频版块之视频录制

 

2018年9月29日,第二届全国康复医学教育创新创业大赛正式拉开帷幕。本次比赛共有20个学校,28个团队参赛,包括:郑州大学、上海健康医学院、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成都体育学院、佳木斯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等。每个团队共有8分钟的路演时间及5分钟的问答时间。

 

 

在比赛正式开始前,浙江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博士研究生导师(中英联合培养)陈健尔教授代表评委团发表讲话。

 

 

面对来自全国各地优秀医学院校代表队,队员们也会紧张、忐忑,担心时间不够,担心问题回答不上来,担心评委对项目不感兴趣……然而,随着上台的那一刻,所有忧虑抛诸脑后。他们讲解时自信、有调理,答辩时临危不惧,凭借出色表现最终斩获佳绩。

 

 

 

 

 

随着大赛圆满落幕,三个月的辛苦准备得到了应有的回报。同学们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均有所成长,收获满满。放松过后,同学们又将踏上新的征程,希望他们作为“青新康复人”能够倾心康复,在康复之路上有更好的发展,为中国的康复事业做出贡献,加油!

 

来源:康复医学科 董安琴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