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帅气的在校生小王,在一次体育活动中不慎扭伤了膝关节。本以为休息一下就能好转,但伤后的膝盖却迟迟无法恢复往日的灵活与敏捷,总是感到疼痛、乏力,走路时有明显的不稳感。在当地医院进行保守治疗后,问题仍未解决,小王便慕名来到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寻求进一步治疗。
接诊的赵意华医师为他进行了详细检查,结合核磁共振结果,小王被明确诊断为:膝关节后交叉韧带断裂。这个诊断意味着维持膝关节前后稳定的一条重要“绳索”断了,对于他这样热爱运动的年轻人来说,必须通过手术重建韧带功能。


传统手术的局限:一道两难的选择题
以往,这类手术通常需要从患者健康的膝关节内侧“拆东墙补西墙”,取用自身的股薄肌、半腱肌肌腱作为移植材料。然而,这种术式虽能重建交叉韧带,却不可避免地会导致取腱部位疼痛、乏力,可能影响膝关节的整体稳定性。
“患者非常年轻,对运动功能要求高,他和家人都非常不希望牺牲自身正常的肌腱结构。”赵意华医师介绍。面对患者的个性化需求和传统手术的局限,骨科三病区微创团队经过全面评估,提出了一个更优的解决方案——使用LARS人工韧带进行重建。
技术突破:强韧、可靠的人工韧带成为新选择
LARS人工韧带是由高韧性的聚酯纤维材料,仿照人体韧带的解剖结构精密织造而成。研究表明,其最大负荷强度可达人体前交叉韧带的2.7倍。
更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新型的支架型人工韧带组织相容性更好,能够为自体组织的长入提供支架,实现更好的生物融合。因其强度高、固定可靠、恢复快的优势,LARS人工韧带已被众多运动医学专家认可,是追求快速康复和高强度运动需求患者的理想选择之一。
微创手术立奇功,术后第二天即可下地
手术由赵意华主治医师与樊彦伟副主任医师共同主刀,在关节镜下微创完成。术中仅做了几个小切口,医生们如同在关节内进行“精工绣花”,将高强度的人工韧带精准植入,重建了膝关节的稳定结构。
由于人工韧带强度远超自体肌腱,固定非常牢靠,为术后早期康复奠定了坚实基础。术后第二天,小王便在支具保护下成功下地站立活动,术后一周,他便顺利康复出院。如此快速的恢复进程,让小王和家人惊喜不已。


专家解读: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医疗选择
“关节镜下微创韧带重建是一项非常成熟的技术,我们已经用它帮助了大量患者重返运动场。” 赵意华医师指出,“相较于自体肌腱移植,人工韧带重建避免了取腱区的并发症,具有强度大、恢复快、可早期活动的鲜明优势。”他表示,科室将持续对小王进行随访,指导他进行系统的康复功能锻炼,密切关注其在日常生活和体育运动中的恢复情况,助力这位阳光学子早日完全康复,重返他热爱的运动场。
来源:骨科三病区 赵意华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