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
近期,“合胞病毒肺炎住进ICU”的相关报道引起众多家长高度关注。

门诊中,因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就诊的患儿明显增多。感染RSV的孩子通常需要1至2周才能逐渐恢复,这个过程让不少家长倍感焦虑。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个在儿童中常见的呼吸道“麻烦制造者”。
01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RSV)?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 RSV)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传播。感染后临床表现不一,轻者可仅为无症状的上呼吸道感染,重者则可能发展为需住院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的严重下呼吸道感染。
RSV是导致全球5岁以下儿童住院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感染后无法形成完全持久的免疫力,人在一生中可能反复感染,而婴幼儿和免疫力低下者尤为易感。
02如何识别RSV感染?
RSV感染症状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不同,临床表现不具特异性,确诊常需依靠鼻咽拭子核酸检测。
2岁以上儿童:症状类似普通感冒,如鼻塞、流涕、打喷嚏、咳嗽等。
2岁以下婴幼儿:初期可有发热、流涕,但在48小时内可能迅速出现喂养困难、喘息、呼吸急促、脱水等表现。
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就医!
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困难(<2月龄呼吸频率≥60次/分;2–12月龄≥50次/分;1–5岁≥40次/分;5岁以上≥30次/分),或出现口唇、面色发紫。
高热不退:体温反复超过38.5℃。
精神与喂养差:拒食、嗜睡、精神萎靡、尿量明显减少。
呼吸困难体征:如胸壁凹陷、鼻翼扇动。
高风险婴幼儿:6个月以下婴儿,或早产、有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病、免疫缺陷等基础疾病的孩子,更易发展为重症,建议尽早就诊评估。
03RSV感染如何治疗?
目前国内尚无针对RSV的特效抗病毒药物,也无可用于儿童常规接种的RSV疫苗。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帮助患儿度过感染期。
家庭护理建议:
保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活动;
多补充水分,预防脱水;
鼻塞可使用生理盐水喷鼻缓解;
使用加湿器,保持空气湿润。
医疗干预
一般病程约为7–14天,具体恢复时间因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时机、孩子年龄和体质等因素而异。
预防是关键!
做好家庭防护:保持环境清洁,定期通风,确保空气流通。
减少暴露机会:避免带幼儿前往人群密集、通风差的场所;必要时佩戴口罩。
避免接触传染:不与有感冒症状者亲密接触(如亲吻、握手),不共用餐具、水杯等。
高风险儿童预防:对于部分特殊人群(如新生儿/婴儿首个RSV流行季,或2岁以内有基础疾病的孩子),可考虑使用尼塞韦单抗进行预防,保护期约5个月,但该药价格较高,目前临床应用尚不普遍。
疫苗进展:目前国内尚无常规儿童RSV疫苗上市,国外已有用于孕妇和老年人的疫苗,相关产品在国内仍处于临床试验或评审阶段。
特别提醒
今年RSV的流行期较往年明显提前,专家预测流行周期可能较长。值得注意的是,婴幼儿期若发生严重RSV感染,可能与儿童期乃至成年后反复喘息和哮喘发作相关。因此,一旦孩子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呼吸费力等重症信号,务必尽早带孩子就医。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儿科 马可馨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