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局麻、清醒、自己走出手术室!微创技术让手术不再可怕

发布时间:2025/9/25文字调整

2025年“服务百姓健康行动”全国大型义诊活动周


腰痛腿麻,走不了远路?

这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在作祟!


早在2015年,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数据便显示,

我国腰椎病患者已突破2亿,

腰突症发病率竟高达15.2%,

仅次于感冒。


面对手术,很多人充满恐惧:

怕开刀、怕卧床、怕风险大。


今天,就带大家走进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了解一项“痛苦小,效果好” 的微创技术——椎间孔镜技术。

近期,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骨科三病区在一周内连续攻克了多例复杂高难度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让患者重获新生。


640_副本

640 (1)_副本


一、典型案例:看技术如何“攻坚克难”

案例一:十年“石头山”被移走

50岁的范先生是位重体力劳动者,被腰椎间盘突出折磨了整整10年。他的病情极为复杂:椎间盘脱垂游离并严重钙化,像一座坚硬的“石头山”牢牢压在椎管内,痛苦不堪。这种情况,无论是传统开刀还是常规内镜手术,都极为棘手。

骨科三病区闫鹏主任和余耀坤主治医生团队,果断为他制定了椎间孔镜手术方案。术中,医生们凭借“愚公移山”般的精细与耐心,成功拆除了这座“大山”。

术后,范先生顿感轻松,激动地表示:“像是重生了一样!”


案例二:八旬老人术后当天行走自如

80岁的倪大爷情况同样复杂:腰椎重度侧弯、椎体旋转,多节段间盘突出脱垂伴椎管狭窄,平时行走十几米就双下肢瘫软无力。

考虑到患者高龄,闫鹏主任团队决定采用“宜小宜快、避免卧床”的策略,在局麻下应用椎间孔镜精准摘除了“责任间盘”。

手术当天,倪大爷就能下地行走,活动自如,术后效果非常满意。


二、科普时间:什么是腰椎间盘突出症?

我们可以把一个健康的椎间盘想象成一个“豆沙包”:

豆沙馅 = 髓核(内部的胶状物质)

包子皮 = 纤维环(外层的坚韧组织)

当腰椎间盘发生退化,或因外力损伤,导致“包子皮”(纤维环)破裂,“豆沙馅”(髓核)就会流出来,压迫或刺激周围的神经根,从而引发一系列症状:腰痛、下肢放射痛、麻木,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大小便障碍和下肢瘫痪。


三、腰突了怎么办?两种主要应对方式

保守治疗:

适用于初次发作、症状较轻、休息后能缓解,且影像学显示无严重椎管狭窄的患者。

手术治疗:

当出现以下情况时,需考虑手术:

病史长,保守治疗无效或反复发作;

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影响睡眠和活动;

出现肌肉萎缩、力量下降;

伴有大小便障碍等马尾神经综合征症状(需立即就医!)。

虽然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但若因恐惧而拒绝必要的手术,可能会承受神经永久性损伤等更严重的后果。


四、技术亮点:椎间孔镜为何备受青睐?

郑州大学五附院骨科三病区常规开展的椎间孔镜技术,以其显著优势成为患者的理想选择:

创伤小:仅需局部麻醉,切口不足1厘米。

恢复快:一周内即可康复出院。

体验舒适:患者全程保持清醒、无痛,甚至能自己走出手术室。

费用低廉:人均花费低,切实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所以,通过以上的介绍,您是否对腰椎手术有了新的认识,减少了心中的恐惧呢?

如果您或您的家人正备受腰腿疼痛的困扰,别再犹豫!抓紧时间前往正规医院,让专家为您精准评估,对症下药,早日摆脱疼痛,迈开轻松步伐!


来源:骨科三病区  余耀坤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