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手术医生的另一双“眼睛”——术中电生理监测

发布时间:2024/10/21文字调整

生活中,有些人觉得得了某些病千万别轻易做手术,做了就后悔!在门诊时,一些患者交流中也会听到这样的话,“我听别人说手术风险大,我不敢做……”,“医生,我想再等等……”等类似的话。


许多患者最关心的除了手术的效果,还有就是手术的风险,尤其是担心手术会不会引起其他的影响。


随着医疗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手术中,如何保护患者在全麻状态下的运动和感觉功能,以及如何保证高危的神经或组织免受不必要的医源性损伤,在这种情况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绝对是一个不可替代的监测项目。


“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就像是给这场手术加上了一道“双重保险”。神经电生理术中监测通过监测电生理信号的变化,为手术医生提供了实时、全面的神经功能状态信息,极大地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质量。


640_副本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骨科、血管外科、耳鼻咽喉科等已经将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纳入术中监测的常规项目,这样不仅保证了患者的手术安全,也让自己的手术操作更完美,手术方案更丰富,甚至在术中就能判断患者术后效果!接下来我们通过几个病例看到它的神奇之处!


病例一:

某45岁女性患者,右侧面部不自主抽动2年,尝试针灸、理疗、甚至打肉毒素,均未见效,到郑州大学五附院神经外科予以确诊“面肌痉挛”,给予择期手术,术中常规行神经电生理监测。它的元凶是“一条血管”,血管压迫面神经就会引起面部不自主抽搐,对于这类患者,术前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出现一个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又称AMR),术中同步给予神经电生理监测,找到责任血管后,在血管和神经之间放置专用垫片,血管压迫解除后AMR立即消失,症状也立即解除,术中就能判断患者术后效果!如果周围血管较多,无法判断责任血管,我们用一个刺激器,分别给予周围血管一个低电流刺激,一旦刺激到责任血管电生理监测就会立即监测到一个特异性波形ZLR,这样一来,不仅在术中就能评估手术效果,还能大大节省手术时间。


640 (1)_副本_副本

▲ 面肌痉挛异常波AMR         ▲ 面肌痉挛异常波ZLR


病例二:

患者行胸腰椎手术,术中全麻状态下监测四肢运动及感觉功能,以及对应神经根的功能。


640 (3)_副本1


左图示:在打开锥板减压后,椎管内病灶切除时,一侧运动及感觉波幅下降,给予及时预警,主刀医师减轻动作幅度,给予激素冲击后,手术结束前运动波幅缓慢上升至基线水平,术后患者未见运动障碍。右图示:术中切除肿瘤时牵拉神经根,电生理立即出现异常肌电反应,给予及时预警,牵拉解除,异常波消失,术后患者未见神经损伤症状。


病例三:

颈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术中给予临时阻断一侧颈动脉后,神经电生理一侧体感诱发电位波幅立即下降,波幅一度下降80%,甚至感觉诱发电位波幅消失(图示),给予及时预警,同步反流压数值也比较低,于是血管外科王兵教授团队立即为患者正式阻断前放置转流管,术后患者四肢运动和感觉功能均无异常。


640 (5)_副本


病例四:

腮腺手术中,主刀医生探查面神经走形,用刺激器给予低流量刺激,刺激到面神经分支后电生理出现神经-肌肉电活动,给予识别面神经,在术中未显露面神经时,电生理同步给予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监测,能判断面神经传导通路是否通畅以及面神经功能是否受损!


640 (6)_副本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较早开展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全程对手术过程进行精准监测。有了术中电生理监测仪的保驾护航,不仅提高了术者的信心,更降低了手术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来源:神经电生理科  孙楹   吴艳芝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