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糖尿病日
每年的11月14日是世界糖尿病日。那么,世界糖尿病日为什么定在这一天呢?
这是因为11月14日是历史上一个著名的加拿大糖尿病专家班廷的生日。班廷是第一个把胰岛素用于糖尿病患儿治疗,并挽救了患儿生命的人。

班廷(1891-1941)
199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决定把他的生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在这一天广泛开展糖尿病宣传、教育和防治工作,以推动国际糖尿病防治事业的开展。
2007年起,世界糖尿病日正式更名为联合国糖尿病日,将专家、学术行为上升为各国政府行为,促使各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加强对糖尿病的控制,减少糖尿病的危害。
防治糖尿病 我们在行动
11月14日,第10个联合国糖尿病日来临之际,郑州大学五附院内分泌科一病区、内分泌科二病区的医护人员在各自科主任的带领下分别在社区及门诊举行防止糖尿病义诊活动,以实际行动造福百姓。



福华街社区
由内分泌科一病区董瑞鸿主任带领的科室医护人员向基层宣传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片医如何做好糖尿病患者的管理,筛查糖尿病患者14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余份。



门诊大厅
由内分泌科二病区吴毓敏主任带领的科室医护人员为患者免费测血糖、血压,科普糖尿病相关知识,指导个体化饮食运动方案,筛查与监测指导糖尿病并发症及合并症。本次活动共义诊300余人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150份。
你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吗?
请完成以下测试:
(1)您的年龄在45岁以上吗?
(2)您是否肥胖(BMI≥28)? BMI=体重(公斤) / 身高(米)的平方
(3)您是2型糖尿病病人的一级亲属吗?
(4)您是否有糖调节受损史(详见后一节内容)?
(5)您有巨大儿(出生体重≥4千克)生产史吗?
(6)您曾经有过妊娠糖尿病病史吗?
(7)您是否患有高血压(血压≥140/90毫米汞柱)?
(8)您的血脂是否偏高?
(9)您是否患有心脑血管疾病?
(10)您平时是否不爱运动?
如果您在上面这个测试中同时符合其中的三项以上,那就要慎重了,因为您属于糖尿病高危人群,最好去医院做个检查看看是否患有糖尿病。

目前世界各国共有超过四亿人患上糖尿病。对一些高发地区来说,糖尿病造成的经济损失甚至可能大于所谓的“世纪瘟疫艾滋病”。到了2025年,75%的糖尿病患者将集中在发展中国家。不少人担心,城市化以及文化和社会的高速变革,可能是造成发展中国家糖尿病患者增加的重要因素。
糖尿病的来源
我国18岁以上的成人中,糖尿病患病率高达11.6%,约1.2亿人。以下几点“中国特色”的原因,值得我们思考——
活动太少:久坐不动是孕育糖尿病的“温床”,与中等程度体力活动相比,久坐不动者患糖尿病风险增加128%;
吃得太精:过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有很高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生成负荷,容易导致血糖“大起大落”;
体重超标: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发现,中国有332万糖尿病是由肥胖或超重导致,其中腹型肥胖更是脱不了干系;
饥荒事件:1959~1962年的“大饥荒”,是几代人难忘的记忆。有研究表明,与未经历饥荒者相比,在胎儿期经历过饥荒的人,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加53%;儿童时期经历过饥荒者糖尿病风险增加82%;
含糖饮料:每天喝一罐355毫升的含糖软饮料,罹患糖尿病的风险增加22%;
吸烟大国:一项追踪12年的研究发现,每日吸烟25支,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增加42%。吸烟越多,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越大;
血压难控:高血压和高血糖是对“难兄难弟”。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收缩压升高20 毫米汞柱,糖尿病风险增加58%,舒张压升高10毫米汞柱,糖尿病风险增加52%。

糖尿病的发生与肥胖有密切关系
如何预防糖尿病?
1、不暴饮暴食,多吃蔬菜,可以避免过度刺激胰岛,保护胰腺。
2、多加锻炼身体,少熬夜,预防感冒、注意性生活的清洁,病毒和抗生素会诱发糖尿病。
3、减少烟酒,烟草中含有大量的尼古丁,它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这是一种使血糖升高的物质。饮酒对心血管系统以及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对预防糖尿病也有严重危害。
4、适当补硒,它能防止胰岛β细胞氧化破坏,使其功能正常,促进糖份代谢、降低血糖和尿糖。富含硒麦芽是补硒的首选。

主要症状
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
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
2、疲乏无力,肥胖
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

糖尿病八大误区
1、糖尿病发生与吃糖有关:
糖尿病的发生主要与遗传和肥胖有关。与食糖无明确关系,但糖吃多了可引起肥胖,参与糖尿病发生。
2、糖尿病可以根治:
偏方、基因治疗、口服胰岛素等:糖尿病目前是一慢性终身性疾病,但可以通过治疗而获得长期良好控制。
3、2型糖尿病无需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是目前降血糖最强的药物,尚无任何药物可替代它,2型糖尿病在很多情况下需要补充外源性胰岛素。
4、胰岛素治疗有毒性、成隐性、依赖性等:胰岛素无任何毒性、成隐性、依赖性,该用时一定要及时启用。
5、糖尿病不需控制饮食:
合理的饮食计划是糖尿病血糖控制的基本措施。
6、少吃饭,其他不限制、零食不控制:
饮食控制的基本原则是:总量控制,结构调整。少吃多餐,多吃新鲜的蔬菜。
7、不能吃水果:
糖尿病患者可以吃水果,关键是什么情况下吃,吃多少,吃什么水果,何时吃?
8、为了少排尿,从而少饮水:
多尿并非体内水多,而是血糖高所致。改善多尿的根本办法是控制好血糖。“进口物质”中惟有水(白开水、矿泉水和茶水)多多益善,糖尿病人不要等待口渴才饮水,要主动多饮水。

来源:内分泌科 翟红娟 史双伟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