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情况下,人在37℃左右的恒定温度下,依靠自身产能、散热功能,可以保证身体的“冷热均衡”。一旦进入高温天气,人体的“调温”就容易出现障碍,身体会出现像头昏、多汗、疲乏、恶心等中暑症状。
什么是中暑?
又是什么因素导致了中暑症状呢?
郑州大学五附院急诊科张玉华医生解释说:中暑是症状表现为人体处于热环境中时,体温调节中枢发生障碍,突然发生高热、皮肤干燥、无汗及意识丧失或惊厥的一种急性疾病。在高温环境下或在室温大于32℃、湿度较大(>60%)、通风不良的环境中长时间或强体力劳动是中暑的致病因素。人体本身对高温环境的适应能力不足也容易发生中暑,如年老、体弱、产妇、肥胖等。

中暑的表现都有哪些呢?
张玉华医生告诉小编,中暑后的表现也有轻重之分,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

一、先兆中暑:患者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头晕、口渴、疲乏、胸闷等,体温正常或略高,不超过38度;
二、轻症中暑:出汗、恶心、呕吐,脉搏增快、表情淡漠,皮肤湿冷、血压偏低、心率加快,体温轻度升高;
三、重症中暑: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
当发现患者重症中暑时一定要及时送往医院救治,以免引起休克、心衰、肾衰、多功能脏器衰竭等并发症。

最后,张玉华医生讲述了在中暑后的一些急救技能
1、搬移 迅速将患者抬到通风、阴凉、甘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2、降温 可在患者头部可捂上冷毛巾,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然后用扇或电扇吹风,加速散热。有条件的也可用降温毯给予降温。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3、补水 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4、促醒 患者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5、转送 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院诊治。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肺等重要脏器。

来源:急诊科 张玉华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