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可能是每个宝妈都会遇到的情况。而彩超因其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无辐射、可重复多次进行等优点已经被大家广泛认可。那么,新生儿黄疸可以用彩超检查吗?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下面就为您一一解答。
新生儿黄疸是宝宝出生时常见的疾病,是由于血液中胆红素浓度过高而导致皮肤和黏膜出现黄染的情况。出现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有很多,主要与红细胞破坏生成胆红素过多、肝细胞排泄胆红素的能力较差、胆汁排泄障碍以及胆红素肠肝循环等有关。
新生儿黄疸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皮肤黄疸轻,大多在出生后的两至三出现,四至六天达到高峰期,一周左右开始消退,两周内消失,这种黄疸并不需要特殊治疗,不用过于担心;而病理性黄疸大多出现的时间比较早,可能在出生后的二十四小时内出现,持续时间比生理性黄疸要长,程度重,或者在皮肤黄染消退后又出现,并可能合并其他疾病或表现。严重的病理性黄疸可导致核黄疸,出现胆红素脑病,出现惊厥、反应差、角弓反张、发热等,并可能遗留癫痫、听力损伤、智力发育障碍等异常。这种黄疸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了。
腹部超声是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简便易行而且没有辐射,能够有效判断新生儿是否存在肝脏和胆道系统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婴儿黄疸病因为“婴儿肝炎综合征”和“胆道闭锁”。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因新生儿期或婴儿期病毒感染造成,为生理性黄疸消退后又出现黄疸,或持续性黄疸进行性加重,大便一般为黄色。超声表现为肝大、肝脏实质回声正常或增强,胆囊充盈良好或充盈较差,但胆囊形态大多流畅、自然(图1)。喂奶后1.5-2小时复查,充盈较好的胆囊会有不同程度的收缩,充盈差或萎瘪的胆囊会有少量的充盈。多数情况下,患儿的肝外胆道发育正常;重症肝炎时胆囊充盈差或不充盈,形态僵硬,喂奶前后无变化,这时与胆道闭锁鉴别困难,需要结合病史短期内(1-2周)复查,而且经过治疗后,黄疸程度不断减轻至恢复正常。
▲ 图1
胆道闭锁患儿生后即出现黄疸、进行性加重、皮肤巩膜黄染、面色暗黄、大便淡黄色或白色陶土样等症状。由于新生儿胆总管纤细难以观察,因此通过以下胆囊形态变化判断是否胆道梗阻:胆囊大小正常但形态僵硬(图2),边缘不光整,长度可达2-3cm,内径大于0.4cm,可有小的憩室样结构形成;小胆囊,长度小于1-1.5cm,内径0.2cm,充盈差;胆囊小而且无充盈,仅可见胆囊痕迹,喂奶后无变化;以上三种胆囊均可合并有胆总管区囊肿,可与胆囊管及胆囊相通,但与肝左、右管不相通(见图3);小部分病例可见到肝内胆管局限性扩张(图4);病程后期(3个月以上),显示肝硬化改变(图5)。
▲ 图2 ▲ 图3
▲ 图4 ▲ 图5
此外,新生儿黄疸较常见的疾病还有:新生儿溶血症、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肝外胆管周围肿物压迫等。这些也可通过超声检查进行鉴别诊断。
如果未能及时诊断,病程超过3个月,肝脏就会由于感染或胆汁性肝硬化造成不可逆损伤,给宝宝身体带来危害。所以,早期明确诊断、及时干预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如果新生宝宝出现黄疸,请立刻咨询专科医生,及时进行超声检查,并遵医嘱按时复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呵护宝宝的健康。
来源:超声诊断科 郭萌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