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种人,他们明明已经骨瘦如柴,却仍然厌恶食物,甚至最终话因此死亡。这是否听起来难以理解,因为对食物的渴望是刻在人们DNA里的本能,而这些人却违反了这个本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让我们来聊聊神经性厌食。
神经性厌食的定义是以对低体重的过度追求和对体重增加的病态恐惧为心理特征,以有意造成营养摄入不足、体重下降或体重不增为行为特征,由此并发营养不良等生理特征的一类心理生理疾病。该病多发于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女性,且有着较高的死亡率。
为什么神经性厌食会找上门?
主要原因是由于周围环境所带来的影响和压力,有些进入青春期的男孩女孩们较为关注自己的身材和体重,会觉得自己胖,进而产生控制自己体重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意志力特别坚定的人”会和自己的体重死磕,但是尽管他们的体重已经减轻很多,他们仍是觉得自己胖,进而继续选择节食和运动的方式控制自己的体重。
神经性厌食有哪些表现特征?
1.行为特征:刻意减少饮食摄入量和增加消耗,表现为限制饮食,包括对食物总量和食物种类的限制,常尝试精确计算热量,回避高热量的“发胖”食物;过度运动;催吐;导泻;滥用药物,包括利尿剂、食欲抑制剂、各种减肥药等。
2.心理特征 :“迷恋”低体重,抗拒体重增加,拒绝维持健康体重。很多患者存在体像障碍,对自身体形的感知异常,如明明已经很消瘦了,仍觉得自己很胖。同时可能伴随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3.显著的低体重,外表消瘦、虚弱、苍白、毛发稀疏。
诊断神经性厌食的标准有哪些?
1.由患者自己造成的显著低体重,即低于正常体重范围的最低值(BMI<18.5 kg/m2)。
2.强烈害怕体重增加或害怕变胖,或有持续的妨碍体重增加的行为;
3.对自己的体重或体形有体像障碍,对体重或体形的自我评价不恰当,或对目前低体重的严重性持续缺乏认识。
体重是评判我们身体健康的一个标准,但这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千万不可走极端,保持标准体重,过健康快乐的生活,不是更好吗?
来源:精神卫生科 张沛文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