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医学检验科医技科室医技楼2/3楼
相关文章
首页>科室介绍>医技科室 >医学检验科>相关文章
凝血六项的临床应用
发布时间:2016/6/18文字调整

一、概述

血液在血管内的正常流动,受凝血和纤溶(抗凝血)两大机制共同作用,健康生理状态下,凝血和纤溶互相制约,处于动态平衡。但是在很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中,凝血和纤溶的动态平衡被打破,往往就会伴随着出血或体内血栓的形成。血栓与止血与多个临床学科如血液科、呼吸科、消化科、心血管科、神经科、妇产科、普外科等的疾病密切相关。

1、所有手术前检查如外科手术、骨科手术、妇科手术等,检查病人的凝血、纤溶指标,以免术中发生危险。

2、监测抗凝及溶栓治疗:如换瓣手术后,肝素治疗、口服抗凝剂等,通过监测凝血功能可减少临床治疗出血的发生率。

3、预测血栓形成:通过检测患者血液中纤维蛋白原含量从而预测血栓的形成,对其早诊断,早治疗。

4、通过凝血和纤溶指标的检测可以对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诊断、早治疗。

5、各类肝脏疾病:因肝功能异常引起肝脏产生凝血因子及纤维蛋白原减少从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通过检测凝血功能可以对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效果监测。

二、各指标的临床意义:

1、凝血酶原时间(PT)

PT是检查外源性凝血因子(2、5、7、10因子)的一种过筛试验,这些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物时其结果延长,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其值缩短。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APTT是检查内源性凝血因子(8、9、11、12因子)的一 种过筛试验,这些因子缺陷或存在其抑制物时其结果延长,,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其值缩短。是监测普通肝素的首选指标。

3、纤维蛋白原(FIB)

FIB 增高可见于应激反应、妊娠晚期、急性感染、烧伤、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心肌梗死、自身免疫性疾病、多发性骨髓瘤、糖尿病、妊高症及急性肾炎、尿毒症等,FIB减少主要见于DIC、原发性先溶亢进、重症肝炎、矸硬化和溶栓治疗时。

4、凝血酶时间测定(TT)

TT延长:见于肝素增多或类肝素抗凝物质存在,如系统红斑狼疮(SLE)、肝病、肾病等,低(无)纤维蛋白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增多、如DIC、原发性纤溶等。TT缩短:见于血标本有微小凝块或钙离子存在时。

5、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

FDP是判断纤溶系统活性的筛选试验之一,是诊断DIC敏感和可靠的指标之一。

6、D-二聚体

D-二聚体检测是诊断活动性纤溶较好的指标,对血栓形成性疾病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深静脉血栓、脑血管疾病、肺栓塞、恶性肿瘤、外科手术后、急性心梗等疾病均有重要的诊断价值,还可用于溶栓药物的治疗监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