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学术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学术动态

学术动态 | 基于代谢组学技术的冬凌草甲素保护双酚A诱导大鼠肝损伤的分子机制

发布时间:2021/1/26文字调整

近日,郑州大学五附院汤有才团队、郑州大学药学院徐霞和魏博团队联合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保护肝脏损伤的新机制。




双酚A(BPA)用于制造各种日常必需品的包装材料,是一种被人类广泛接触的新型内分泌干扰物,具有拟雌激素效应,主要经肝脏代谢,由于其难降解性易在肝脏积聚,进而造成肝损伤。冬凌草甲素(Oridonin)是从河南道地药材冬凌草中分离出来的活性二萜类化合物,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包括抗炎,抗氧化和抗凋亡等。本研究采用LC-MS/MS代谢组学技术研究Oridonin对BPA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实验采用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N=8),分别为生理盐水组(Control),玉米油载体组(Vehicle),冬凌草甲素组(Ori, 10mg/kg),双酚A组(BPA, 500 mg.kg-1),双酚A+冬凌草甲素组(BPA+Ori, 500+10mg/kg),双酚A+甘草酸二铵组(BPA+DG, 500+40mg/kg),连续给药14天。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肝功能酶ALT,AST的水平,进行肝组织H&E染色实验及TUNEL荧光实验观察肝脏损伤情况;采用UPLC-MS/MS代谢组学的方法进行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代谢组学分析,并进一步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中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活性,ROS的水平以及氧化应激相关酶的表达水平,并采用分子对接分析冬凌草甲素与XOD的结合情况。结果显示冬凌草甲素可显著降低BPA所引起的大鼠血清中AST和ALT水平的升高,减轻BPA所引起的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及肝细胞的凋亡率;代谢组学研究结果显示BPA组和BPA+Oridonin组之间得到28种重要差异代谢物,参与嘌呤代谢,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和苯丙氨酸代谢等代谢通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可通过与XOD结合而降低该酶的活性,减少ROS的生成,并增强机体的抗氧化能力,进而发挥肝脏保护作用。本研究从系统生物学角度阐述冬凌草甲素对BPA诱导大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提示冬凌草甲素可作为预防BPA诱导肝损伤的新保护剂。




该工作由郑州大学学科重点专项前沿交叉项目资助,课题编号XKZDQY202001,结果发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ment上(https://doi.org/10.1016/j.scitotenv.2021.

145301),IF=6.551,中科院SCI期刊2区(Top),JCR期刊Q1区。


来源:教学与学科办公室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