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河南唯爱康医疗集团张勇董事长一行来郑州大学五附院参观交流

发布时间:2019/9/12文字调整

金秋九月、丹桂飘香,2019年9月3日河南唯爱康医疗集团张勇董事长携集团副总兼办公室主任郭伟、财务总监兼业务负责人许文博、集团体育公园院区院长张正琦、天衡医疗科技公司总经理贾学东一行5人来郑州大学五附院参观交流寻求进一步合作。郑州大学五附院院长郑鹏远、副院长王少亭、工会主席朱光在行政二楼会议室与来访客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医院康复医学科、体检科、医务科、护理部、医养结合办公室、信息与远程医疗科、医学装备部、疾病控制与社区管理科、计财科、宣传科等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座谈会。

 

 

▲ 郑州大学五附院副院长王少亭

 

王少亭副院长代表医院对张勇董事长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他表示,近年来,在社会各界领导和朋友们的关心支持下,医院优势学科发展迅猛,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医院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实现明显攀升。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年度最佳医院排行榜中,医院康复医学连续4年荣获华中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五位,河南首位。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元化的养老服务需求,近年来医院聚焦老年人的健康和医疗康复问题,在康养上探索了一系列模式,形成了医养结合融合发展、康复、人才培养、专业管理、示范基地等7个方面优势。他表示,利用优质资源辐射拉动社会资本助力健康养老一直以来是医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的一个助力点。希望通过此次交流与唯爱康医疗集团进一步探讨合作的具体方式方法,把好事做好,把老年人的康养做实。

 

▲ 郑州大学五附院院长郑鹏远

 

郑鹏远院长用PPT形式,图文并茂地从五个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和河南省老龄化社会的现状和郑州大学五附院的基本情况。重点介绍了郑州大学五附院从主动健康的理念出发,带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感,打破医养结合的固化形式,探索实现医养结合理念、实体、服务、产业、文化等多元形态融合与多学科共同协作发展的格局;通过医康护养一体化、连续性服务,给老年人一个家,有尊严走到生命终点;郑州大学五附院积极探索如何充分利用三甲综合资源+强大的康复资源+互联网助力医养结合工作发展。他表示,医养结合的中心就是为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医院在开展医养结合工作方面做了一系列积极探索实践,提出“有尊严的养老(Care with dignity)!优雅的老去(Aging gracefully)!”医养结合目标;“服务是基础,医疗是保障,康复是支撑!”的医养结合的原创要求;探索了三甲医疗机构医养结合三种方式、六个方面工作实践与探索以及发挥郑州大学教育背景与三甲医疗机构优势参与国家医养结合医养结合标准规范制定、康养基地标准制定、《医养结合康复指南》编写以及新形势下主动健康和老龄化科技应对科技部重大课题申报等相关工作。

 

▲ 唯爱康医疗集团张勇董事长

 

张勇董事长简要介绍了唯爱康医疗集团的基本情况和本次来访交流的目的。他说,郑州大学五附院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医疗技术先进,特别是康复医学位于河南省龙头地位,令人非常赞叹。他表示非常期待尽快与郑州大学五附院达成紧密性合作。唯爱康医疗集团持有郑东新区33家便民服务中心医疗板块,相信在郑州大学五附院的支持下,将更有信心整体提升郑东新区的社区医疗康养老水平,对集团成为中原地区最具发展潜力的基层连锁医疗集团更加坚定。

 

 

交流会后,在相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张勇董事长一行实地参观了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工程科、体检中心。

 

 

 

 

后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福州市军门社区时指出,“社区虽小,但连着千家万户,做好社区工作十分重要。”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2019年5月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指出“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

 

2019年7月《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国发〔2019〕13号指出“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聚焦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影响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和突出问题...全民参与、共建共享。强化跨部门协作,鼓励和引导单位、社区(村)、家庭和个人行动起来,形成政府积极主导、社会广泛动员、人人尽责尽力的良好局面,实现健康中国行动齐参与。”

 

社区作为整合各项服务资源最有效率的综合性平台, 是实现 “医养结合”的最佳选择。通过整合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和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功能, 有望实现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的有机结合;郑州大学五附院作为三甲机构,发挥人才优势与综合资源优势,打造医养护一体化养老服务格局,对发展社区层面医养结合,改善医疗服务供给精准度和质量,提升基层与民营康养从业人员队伍专业水平与管理水平,做好社区居民健康“守门人”具有重要和积极的作用。

 

来源:医养结合办公室 汪桂琴 摄影:李锦璞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