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1岁以内的婴幼儿因口腔容积小、唾液分泌量大,又有出牙对牙龈的刺激,正常小儿这时大多都会有流涎现象。随着儿童发育成长,15个月开始,宝宝就很少在大肢体活动时流口水,但可能会发现在静态操作时,宝宝会有流口水的情形。一岁半起,幼儿在操作时就几乎很少流口水了,不过在吃东西、长牙或玩得太过专心的时候,还是可能会不小心流下口水。如果儿童2岁以后还在流口水,就可能是异常的病症表现。
那么,流口水都有哪些原因呢?
第一,头部及颈部的控制较弱(例如:头部容易向前倾的儿童)。
第二,口腔感知觉低敏,感知觉差的孩子可能感受不到口腔内口水的存在,同时由于感知觉差,口腔内原本储存的口水会比较多,不容易引发吞咽反射。
第三,嘴唇张力低,合唇能力差。嘴唇张力低孩子嘴巴一般都处于张开的状态,不会主动闭合,口水就容易流出来。
第四,舌和下颌的控制能力差以及力量不足,会导致口水分泌出来后不能及时吞咽。
第五,智力低下,孩子认知能力差,不知道主动吞咽口水。
第六,唾液腺分泌过多,比如迷走神经损伤。
那么,孩子两岁后还流口水怎么办呢?
若异常流口水是由于头部及颈部控制困难,可先从改善姿势开始,例如:正确的姿势为头、颈成直线,儿童可坐在特别设计的椅子或配戴特别的矫正衣物,针对有问题位置作出治疗以令儿童保持良好的坐姿,进而减少流口水的情况。
如果是口腔感知觉差引起的流口水,口腔内低敏的儿童可以使用冰刺激增加口腔敏感度,先刺激口腔内侧,再逐渐刺激口腔外侧。可以给孩子吃一些不同味道,不同形状的食物,让口腔接受到酸甜苦辣咸各种感觉的刺激,也会降低孩子以后挑食的可能性。口腔外部感觉低敏孩子会感觉不到口水的存在,当有口水流出来时,提醒孩子,让孩子有干和湿的概念,也可以用冷热毛巾交替刺激口腔外部。还可以使用视觉提示,比如让孩子通过镜子发现口水然后再启动吞咽。
对于嘴唇张力低,唇舌以及下颌控制不好的儿童,可以通过口部肌肉训练,增强口部肌肉张力以及肌力。嘴唇张力提高可以通过冰刺激,叩击,敲打唇周肌肉。可以让孩子练习咂唇,吹气,努嘴,鼓腮,吸吸管,把果酱或海苔沾到孩子嘴唇的不同位置,然后让他用舌头舔走。另外,不要让孩子一直吃过软的食物,要吃多需要咀嚼的食物,例如果干、坚果、肉类、多纤维食物等。碗里的食物应该软硬皆有,孩子需要运用舌头,将需要再咀嚼的食物送到牙齿去咀嚼。良好的舌头控制能力,能减少流口水的情形。
如果是由于认知能力差引起的流口水,应提高儿童的认知能力。
最后,对于神经损伤导致的唾液腺分泌过多的儿童,应通过药物等治疗,详细可以咨询医生。
来源:儿童康复医学科 朱梦琪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