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河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河南省科技厅、河南省总工会、河南省科协、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主办,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医学会、河南省医学科学普及学会、大河健康报社、大河网承办的“首届河南省健康科普能力大赛”专家初审环节已经结束。包括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董安琴博士、骨外科徐明杰副主任医师在内的60位参选者冲出重围,成功晋级复赛。
据了解,活动自7月13日正式启动以来,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记者从活动评选组委会了解到,本次活动的评选范围已覆盖我省18个省辖市、10个直管县(市)以及省直医疗卫生机构、疾控及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等,热衷科普工作的医务工作者纷纷报名参加其所属机构自行组织的选拔赛。经过一个多月的初步筛选,有120位候选人脱颖而出。之后,组委会专家评审团根据参选者的参赛科普视频、科普工作业绩等,进行了全方位评定,目前,已有60位参选者获得了复赛的“入场券”。

▲ 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董安琴博士

▲ 郑州大学五附院骨外科徐明杰副主任医师
医生讲科普,提高大众去伪存真的能力
一直以来,健康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而医学科普则是提高全民健康素养水平的重要措施。当下,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途径众多,内容也是鱼龙混杂,从那些所谓的养生“大师”口中得出的“偏方”,有不少是经不起推敲的。
然而,人们没有具备足够的能力去伪存真,不加辨别便践行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也并不少见,健康科普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
科普工作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对于那些奋斗在一线的临床医生来说,科普工作已经融入了日常。“比如在查房的时候,我们会交代给患者一些注意事项,说着说着,周围病床的病人都渐渐围了过来,在听我讲解的同时也提出自己的疑惑,一场‘小型’的科普论坛就形成了,这样的方式或许会比在会议室里进行的讲座更精准、有效。”一位肿瘤科大夫如是说。
实践出真知,行业呼唤先进典型
在候选人当中,有许多医护人员将科普方法进行了改良和创新,比如将科普的内容编成顺口溜,总结成便于记忆的手势,或者借助各种各样的教具等,使科普内容兼具知识性、趣味性和适用性。
来源:大河健康报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