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夏(英文名:Beginning of Summer),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交节时间在每年公历5月05—07日。此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东南方,太阳黄经达45°。历书:“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后,日照增加,逐渐升温,雷雨增多,万物繁茂,标志着万物进入旺季。进入立夏时节,人们的新陈代谢加快,心脑血液供给不足,容易引起脑血管病。人们应合理安排作息时间,补充营养物质,做好“四养”、“三防”,健康开心过夏天。
四 养
1.起居养生
《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立夏以后人们要顺应气候变化,每天晚上睡觉时间可比春季稍晚些,以顺应阴气的不足;早上应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与盛实。此外,白天气温较高,人体汗出增多,正午气候炎热时,人体血管扩张,使血液大量集中于体表,加上午饭后消化道的供血增多,大脑供血相对减少,人在午后常感到精神不振,困意频频,应养成午睡的习惯以缓解疲劳,一般以半小时到1小时以内为宜。对于中午不能午休的人来说,最好以听音乐或闭目养神的方式代替午休。
2.饮食养生
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姜性温,属于阳性药物。立夏吃姜有助人体阳气生发,符合中医“春夏养阳”的观点。姜可解表祛寒、化痰止咳、健脾暖胃。立夏后吃姜可缓解酷暑带来的疲劳乏力、厌食失眠等症状,同时,适量吃姜还可开胃健脾、增进食欲,防止肚腹受凉及感冒。葱的药用价值和生姜类似。因其含有挥发性葱蒜辣素,由呼吸道、汗腺、泌尿道排出时,能轻微刺激这些管道壁的分泌而起到发汗、祛痰、利尿的作用。除此之外,立夏后应适量食鱼、瘦肉、蛋、奶和豆类及多吃水果蔬菜等,以补充蛋白质、补充维生素,均衡营养、促进消化。
3.运动养生
立夏以后,宜选择慢节奏的有氧运动,如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随着气温的升高,人们容易出汗,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如果此时再剧烈运动,容易造成机体缺水。
4.情志养生
立夏后天气渐渐变得炎热。“暑易伤心”,高温天气易使人“心躁”。因此,立夏之后尤应重视情志养生,力争做到“戒怒戒躁”,使自己养成急事不惊、烦事不争的心态。切忌大喜大悲,使气机宣畅,通泄自如,以免伤心、伤身、伤神。
三 防
1.热伤风
夏天感冒俗称“热伤风”,热伤风病情较轻的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全身不适等症状;病情较重的常有高热,而且出汗后热仍不退,并伴有头痛、沉重如裹、身体酸懒、倦怠无力、口干但不想喝水、小便黄赤、舌苔黄腻,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呕吐或腹泻等症状。对于热伤风,病情较轻时适当服些感冒药,一般两三日即可痊愈。对于较重的暑热感冒可用中药治疗。预防热伤风主要是:锻炼身体,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身体能够适应暑天的多变性。要随早晚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2.皮肤病
夏季天气潮暖,有利于各种真菌、细菌的繁殖生长,加上夏天人容易出汗,皮肤潮湿,是皮肤病的多发季节,痱子、过敏性皮炎、汗斑、湿疹等恼人的皮肤病威胁着很多人的健康。人们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澡并更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被子、毛巾等经常漂洗消毒。尽量少到蚊虫多的地方,皮肤瘙痒时可涂些止痒药水。
3.胃肠疾病
夏季还是细菌性痢疾、急性肠胃炎、食物中毒等胃肠疾病的高发期,夏季天气炎热,各类细菌、病毒生长繁殖快,水源、食物、环境容易受污染,一不小心就病从口入,加上夏季湿热之气较盛,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导致夏季胃肠道疾病高发。
预防夏季胃肠疾病要注意饮用水卫生,讲究食品卫生,食物要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培养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注意手的卫生,平时常洗手,饭前、便后手要洗净;尽量减少与腹泻病人的接触,病人用过的餐具、便器、卧具都应该消毒,以避免疾病的传播和流行;调节饮食结构,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衣被、用具要勤洗勤换,注意居室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图片:以上网络图片如若涉及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清除
来源:神经内科三病区 石伟伟 张 敏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