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疗动态
首页>信息公开>医疗动态

女子被吞咽困难折磨20年 消化内科食管粘膜下“打隧道”治愈顽疾

发布时间:2017/3/11文字调整

长期的进食不畅和营养摄入障碍让她身体瘦削,面容憔悴。近日,郑州大学五附院消化内科一病区于泳主任为饱受疾病折磨20年的张女士解除了病痛。


据张女士叙述,她19岁开始出现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被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正常人吃一顿饭最多半个小时,可她至少需要2个小时,平时聚会绝不敢参加,经常吃啥吐啥,甚至连喝口水都会吐。


科普:食管--贲门失弛缓症(esophageal achalasia)又称贲门痉挛、巨食管。是由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LES)高压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咽下困难、食物反流和下端胸骨后不适或疼痛。本病为一种少见病,发生率极低(估计每10万人中仅约1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最常见于20~39岁的年龄组。儿童很少发病,男女发病大致相等,较多见于欧洲和北美。 张女士患的就是这样一种极罕见的病。



失弛缓的狭窄贲门


消化内科一病区于泳主任为张女士检查后认为,患者病程长,多次于门诊行食管扩张疗法但仍反复发作(最近的一次门诊治疗仅在7天前),可以为患者实施“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手术”(POEM)。于主任运用内镜微创器械先在患者食管黏膜下“开窗”,然后沿食管粘膜下层挖出一条“隧道”,在内镜直视下切开食管下段的环形括约肌,进而松解增厚狭窄的食管下段与贲门。术后,张女士食管下段梗阻得以解除,吞咽困难症状彻底消除,饮食也恢复正常。



镜下“开窗”



环形肌切开



隧道内情况



钛夹封闭伤口

于主任介绍说,张女士是科室今年收治的第二例贲门失弛缓症行POEM手术的患者。POEM术是治愈“贲门失弛缓症”最常用的内镜下治疗手术,手术治疗后症状好转率约为80%~85%。


来源:消化内科一病区 莫慧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