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期的科普教育,神经康复、儿童康复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在内地作为新事物的康复医学工程科,主要诊疗范围是什么?
郑州大学五附院康复医学工程科主任解益表示,康复医学工程,主要对各类型的截肢患者、中枢和外周疾患导致功能障碍者、脊髓损伤患者、脑卒中患者、脑瘫患者、脊柱侧弯患者、烧伤患者、淋巴水肿患者、运动损伤患者、骨折术后患者、先天性畸形患者、儿麻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老年人、足踝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关节的慢性损伤和疼痛患者等,提供精准的评估与各类康复工程治疗产品的设计、装配及训练。
另外,还为各类型功能障碍患者和残疾人提供各种移动设备、交通工具及家居环境的评估、改造、适应和训练。

▲ 在第24届郑交会河南省医养示范特色成果展区郑州大学五附院展厅,一位年轻人正在体验“截瘫助行机器人”,这个高科技康复器械可以帮助截瘫或其他下肢功能障碍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 参会者在展厅体验移动训练康复机器人

▲ 参会者体验动态足底压力测量:精准判断下肢畸形情况和足踝的功能情况

▲ 生物力学矫正鞋垫展示
主要包含以下几块业务:
1肢体功能丧失,或者截肢后的功能恢复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借助康复医学工程,为患者定制截瘫机器人、截瘫步行器,达到替代骨骼支撑的效果,让患者恢复一些自理能力。重度脑出血、脑梗等患者脑神经损伤过重,往往会出现一侧肢体彻底无力等情况,用药和锻炼起到的效果很小。这时借助外在辅具,也能恢复患者自理能力。同时,脑卒中患者需要长期卧床,小腿肌肉很容易萎缩,导致腿部关节无法伸直。在康复治疗的同时,康复工程就能介入,让患者卧床时保持正确的身体姿势,避免关节出现异变。对于截肢患者来说,通过康复工程手段装上合适的假肢,也能让其恢复自理能力,效果很好。例如,有的人下肢被截肢了,以前往往需要使用拐杖或轮椅,但借助康复医学工程量身定制假肢后,患者正常走路基本没问题。

2脊柱侧弯等骨骼问题的矫正
脊柱侧弯如果能早期发现,可以通过提前预防干预,将其矫正到正确位置,避免对日后生活产生太大影响。如果放任不管,时间久了弯曲会越来越重,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常见的骨骼矫正还有骨折。以往骨折时,最常见的处理方法是打石膏和使用小夹板,绑到骨折位置。但是,人的生理曲度并不是完全直的,康复工程科可以定制出符合人体肢体形状的护具,固定在患者骨折的位置。这种护具更稳定,更符合人体解剖结构,也不容易造成二次损伤。“有一个孩子小指骨折了,按照常规处理也能康复,但孩子很可能会产生二次损伤,甚至指头变弯。”解益指出,因此,“我们为其定制了一个器具,把孩子的手指固定在最合适的位置,这样既利于恢复,也避免了二次伤害。”

3固定型矫正
如预防型矫正、工程代偿型矫正、免荷矫正等。例如,某个地方骨折了,或者扭伤了不能受力,但这时还要做走路等锻炼,就需要免荷矫正。免荷矫形器戴上后,就可以避免这个位置的受力负荷。在锻炼的同时,可减轻损伤部位的负荷。
4小儿脑瘫的矫正
很多脑瘫患者肌肉张力异常,导致肌肉、骨骼变形等症状,可以通过装配合适的矫形器进行畸形矫正或功能代偿。轻度脑瘫患者,可暂时佩戴治疗性康复工程辅助器具,在康复治疗的配合下促进患者恢复正常肢体功能。重度脑瘫患者,可通过长期佩戴矫形器,保持一定的自理能力。
5足踝疾患及相关功能矫正
通过鞋垫定制,对脊柱侧弯、糖尿病足、扁平足、足外翻等问题进行调节。据统计,足踝生物力学改变导致很多运动损伤,从而引发颈肩腰腿痛等疾病。

康复医学工程构筑 康复治疗闭环
解益指出,康复医学工程科与神经康复、儿童康复、骨科康复等科室是相互交叉融合的,共同为患者打造治疗的闭环。
例如,一个偏瘫患者过来,需要先到神经康复科接受物理治疗及物理因子治疗、作业治疗等,希望通过这些手段尽可能让患者功能获得康复,但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其功能恢复还是有限的,这时需根据患者功能缺失的情况,配置相应的康复工程技术治疗产品,代偿其丧失的功能,配置完毕后继续返回神经康复科进行训练。有的患者经过长期治疗,确实无法恢复自理能力,则不要再盲目治疗,需要重点结合康复工程,借助辅助器具代偿相关功能。但配备器具后,需要继续返回神经康复科进行相关的针对性功能训练,让患者学会使用这些器具。
其实,每个需要康复的患者,都需要一个各科室组成的康复团队为其服务,才能真正解决问题。除了帮助功能障碍者尽快、尽早在功能上恢复外,康复医学工程科还将与康复治疗团队、社区医疗团队一起合作,让功能障碍者在生理、心理上得到全面康复。以上服务流程是三甲综合医院(康复医院)相较于康复器具定制工厂的优势。康复器具定制工厂往往没有康复医学、康复训练可以结合,直接给患者定制器具,造成很多器具不适用。在定制器具后,如果没有及时训练,会导致器具发挥不了作用,损失了很多金钱,却没起到作用。
来源:大河健康报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