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11月的第三个星期四(今年为11月20日)是“世界胰腺癌日”。该纪念日由世界胰腺癌联盟于2014年发起,旨在提升公众对胰腺癌——这一侵袭性强、预后差,却常被忽视的癌症的认识。
胰腺癌起病隐匿、进展迅猛,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最为凶险的类型之一。由于其早期诊断困难、治疗效果有限,患者总体预后较差,因而被称为“癌中之王”。

01 胰腺癌的“隐形陷阱”
胰腺癌早期极难察觉,约8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失去根治性手术机会。一旦出现黄疸、腹痛、腹泻等明显症状,往往已进展至中晚期。

胰腺位于胃的后方,位置深藏,早期症状不典型,导致早期诊断率仅为5%左右。不少患者出现上腹隐痛时,常误以为是“胃病”;若癌细胞侵犯神经,还可能引起腰背酸痛。此外,部分患者会出现无明显诱因的血糖升高,这也可能是胰腺发出的警报。
02 超声内镜的早期诊断优势
在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中,超声内镜(EUS)展现出显著优势。
超声内镜是将超声探头置于内镜前端,既可观察消化道内部,又能对胰腺及周围组织进行高分辨率超声扫描。该技术有效避开了胃肠道气体和腹壁脂肪的干扰,能够清晰显示胰腺的细微结构。

目前,超声内镜被公认为诊断小胰癌(直径<2厘米)最敏感的方法之一,可检出直径1厘米以下的早期病灶,诊断敏感度高达98%以上。此外,超声内镜引导下细针穿刺(EUS-FNA)可精准获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是目前胰腺癌诊断中最可靠的微创检查手段。
03 这些高危人群需警惕
家族史:直系亲属中有胰腺癌病史者,患病风险升高。
吸烟:吸烟是明确的危险因素,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可损害胰腺组织。数据显示,吸烟者患病风险比非吸烟者高出约70%。
慢性疾病:如慢性胰腺炎、糖尿病患者,胰腺癌风险相对较高。
不良饮食与肥胖:长期高脂、高糖饮食会增加胰腺负担;肥胖,尤其是内脏脂肪超标,也是胰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
04 科学饮食,积极预防
建议保持健康体重,选择新鲜肉类,足量摄入蔬果与豆类食品,适当补充维生素,建立均衡饮食习惯,减轻胰腺代谢负担。
05 早期筛查带来新希望
随着医学进步,以超声内镜为代表的精准诊断技术为胰腺癌早期发现提供了新路径。EUS-FNA 联合人工智能辅助诊断,有望进一步提升小胰癌的诊断率。同时,多组学技术的融合应用——结合影像学、液体活检与分子标志物,将推动构建更完善的早期诊断体系。
在世界胰腺癌日来临之际,让我们共同提高防范意识,携手抗击这一“癌中之王”。早期发现是改善预后的关键,健康生活方式是预防基石,而科学筛查则是我们守护生命的有力武器。每一分认知提升,每一次早期筛查,都是对生命最好的珍视。
(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侵权即删)
来源:消化内科二病区 刘 谦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