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学科普
首页>信息公开>医学科普

腰腿麻痛走不远?不是老了,是椎管“堵了”!

发布时间:2025/11/11文字调整

不少中老年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散步时走个百八十米,就突然腿麻、腰酸,甚至没法继续走,可找个地方坐下歇几分钟,又能接着走。但随着时间推移,能走的距离越来越短,休息的次数越来越多 —— 这很可能是腰椎椎管狭窄在 “作怪”。很多人一听 “椎管狭窄”“要做手术” 就慌了,其实现在微创治疗技术已经很成熟,就像给堵塞的 “脊柱管道” 精准 “疏通”,不用怕!


先搞懂:腰椎椎管到底是啥?为啥会 “窄”?

我们的腰椎骨像一串 “小圆环” 叠在一起,每个 “小圆环” 中间的空洞连起来,就形成了一条长长的 “管道”—— 这就是腰椎椎管。椎管里装着脊髓和神经,它们就像 “电线”,负责把大脑的信号传到腿、脚,也把身体的感觉传回大脑。

可随着年龄增长,腰椎会慢慢 “老化”:椎间盘可能突出、椎体边缘会长出 “骨刺”、椎管周围的韧带会变厚,这些 “多余的东西” 会挤到椎管里,让原本宽敞的 “管道” 变窄。就像家里的水管被水垢堵了一样,椎管一窄,里面的神经就会被压迫,信号传递出了问题,腿麻、腰酸、走路费劲的症状就来了。

除了年龄,长期弯腰干活、久坐、曾经腰受过伤,也可能让椎管提前变窄。不过别担心,椎管 “窄” 了不代表一定要 “大动干戈” 做手术,微创治疗就能帮上大忙。


微创治疗:给 “堵了的管道” 精准 “疏通”

传统的腰椎手术可能需要打开较大的切口,恢复时间长,还容易让老人担心。但微创治疗就不一样了,它像 “精准微创手术”,用很小的伤口就能解决问题,主要有这几种常用方法:

1. 单孔脊柱内镜:“钻小孔” 摘走 “堵塞物”

这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方法之一。医生会在患者腰部打一个不到 1 厘米的小孔,把一根带着摄像头的细管(椎间孔镜)伸进去,通过屏幕清楚看到椎管里的情况 —— 到底是椎间盘突出堵了,还是骨刺压到神经了。

然后再通过这个小孔,伸进特殊的 “小工具”,把压迫神经的突出椎间盘、多余的骨刺一点点 “摘” 出来,让椎管重新变宽敞。整个手术一般 1 小时左右,伤口不用拆线,术后第二天就能下床慢慢活动,一周左右就能出院。

2.  微创融合术:“补牢” 又 “通管”

如果椎管狭窄同时,腰椎还出现了不稳定(比如走路时腰总 “晃”),医生会用微创融合术解决。先通过小切口去除 “堵塞物”,疏通椎管,再在病变的腰椎间放入 “融合器”(通常是生物材料,能和自身骨头长在一起),把相邻的腰椎固定住,让腰椎更稳定。

这种手术虽然比单孔脊柱内镜稍复杂一点,但相比传统融合术,伤口还是小很多,术后3-5天就能下床,恢复时间也缩短了一半。


微创治疗的好处:让你少遭罪、恢复快

很多人怕手术,主要是怕疼、怕恢复慢、怕影响生活。但微创治疗正好解决了这些顾虑:

伤口小:最大的切口也只有 2 厘米,几乎看不出疤痕,术后不用天天换药;

出血少:手术中出血一般只有几毫升,不用输血;

疼痛轻:因为创伤小,术后伤口疼很轻微,很多人不用吃太多止痛药;

恢复快:大部分人术后 1-2 天就能下床,2-4 周就能恢复正常生活,不用长期卧床;

风险低:微创能精准避开周围的血管和神经,并发症比传统手术少很多。


术前术后注意啥?听医生的准没错

虽然微创治疗很安全,但术前术后的配合也很重要:

术前:要做 CT、磁共振(MRI)等检查,让医生清楚椎管狭窄的位置和程度;有高血压、糖尿病的患者,要先把血压、血糖控制好;术前一天别吃太油腻,晚上 10 点后就别吃东西、喝水了。

术后:刚开始要戴几天护腰,保护腰椎,但别戴太久(一般不超过 1 个月),不然腰会 “变懒”;可以慢慢做些简单的康复动作,比如直腿抬高、腰背肌锻炼(医生会教具体方法),但别过早弯腰、搬重物;饮食上多吃蛋白质(鸡蛋、牛奶、鱼肉)和钙(豆腐、虾皮),帮身体恢复。


最后强调:别等 “堵死” 了再治

很多人觉得 “腿麻忍忍就过去了”,结果越拖越重,甚至出现腿没力气、走路不稳,严重时还可能影响大小便。其实腰椎椎管狭窄早发现、早治疗,效果更好 —— 轻度的可以通过吃药、理疗缓解,严重一点的,微创治疗就能轻松 “通管道”,不用怕手术。

如果家里老人或自己出现 “走几步就腿麻、歇会儿又能走” 的情况,别犹豫,赶紧去骨科看看。现在的微创技术,早就帮很多人摆脱了腰椎椎管狭窄的困扰,重新找回了轻松走路的自由!


来源:骨科二病区  付卫平

党委宣传统战部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