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二病区
确诊了1例国内罕见病---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的罕见类型,
此病例在省内尚未见相关报道。
反复求医,久治不愈
王女士今年52岁了,
5年前在当地医院曾疑诊为
患“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近几年,王女士突然被一种难以名状的
剧烈腹痛所困扰。
腹部开始时持续地隐隐作痛,
并且逐渐加重,剧烈程度如同刀割,
同时颈部就如同被无形的绳索紧紧捆绑,
让她无法喘息。
除了疼痛、窒息,
王女士还出现了烧心、呕吐和腹泻,
这些症状让她产生了巨大的恐惧与不安。
在过去的5年间,
她间断性地发作了6次腹痛,
每一次都让她痛苦不堪,
而且似乎较上一次都更加强烈持久。
王女士也曾在当地及郑州市其他医院治疗,
医生们也做了比较全面的检查,
包括多次胃肠镜的检查却未有阳性的发现,
无法明确诊断,
只能使用抗菌素和解痉剂等药物进行治疗。
然而,
这些药物并未能为她带来明显的疗效,
随之她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腹痛发作也越来越频繁,
王女士痛苦不堪,
也严重影响了王女士一家的正常生活。
慕名而来,查找病因
在绝望与无助中,
王女士一家慕名来找到郑州大学五附院
消化内科二病区
听说刘谦主任在消化科罕见病
及疑难病方面颇有研究,
王女士一家希望在这能够得到明确诊断。
消化内科二病区的刘谦主任和卢英姿医生
详细的询问了患者的病史和发病特点,
认真翻阅了患者在外院的检查结果,
经验丰富的刘主任判断该患者可能患有
少见病甚至是罕见病
常规的检查结果回来果然不出所料,
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能
均在正常范围…
这么剧烈的腹痛,
伴有颈部的紧缩感及呼吸不畅,
曾疑诊“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
这让刘主任联想到了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
这样一种罕见病。
这是一种极易被误诊的罕见病,
由于患者发病部位不同,
有的因皮肤水肿,被误诊为过敏,
有的因腹痛,被误诊为肠胃炎、阑尾炎。
卢英姿医生给患者安排了
补体C4水平、C1酯酶抑制物
(C1 inhibitor,C1 INH)的浓度和
功能检测结果仍为正常
正在医生们困惑不已的时候,
患者的唇部出现了“香肠嘴”的改变,
这让刘谦主任更加怀疑患者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的诊断。
在询问患者家族史的时候发现
该患者母亲曾有类似的腹痛发作,
但由于其母亲为聋哑人,
且去世较早,详细信息不得而知。
找到关键,最终确诊
HA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全球患病率约为1∶50 000。国际上根据HAE发生的突变基因分为C1酯酶抑制物(C1-inhibitor, C1-INH)缺乏型(HAE-C1-INH)和非C1-INH缺乏型(HAE-nC1-INH)。HAE-C1-INH型主要是由于11号染色体上SERPING1基因发生突变,从而影响了患者体内C1-INH的浓度和(或)功能,而C1-INH浓度降低和(或)功能降低会影响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导致激肽释放酶激活失控,进而引起缓激肽生成增加,毛细血管扩张,最终导致水肿的发生。HAE-C1-INH又分为两型,即HAE-1型:C1-INH浓度降低,且功能低下;HAE-2型:C1-INH浓度虽然正常甚至升高,但功能低下。HAE-nC1-INH型是由于Ⅶ因子基因(FⅦ)、纤溶酶原基因(PLG)、血管生成素1基因(ANGPT1)、激肽原1基因(KNG1)、肌铁蛋白基因(MYOF)及硫酸乙酰肝素-氨基葡萄糖3-O-磺基转移酶6基因(HS3ST6)等突变所致,而非C1-INH蛋白浓度或功能异常,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该患者体内C1-INH的浓度和功能均正常,极有可能是HAE-nC1-INH型。要明确诊断需要进行基因突变的检测,刘主任与患者王女士一家进行了充分的病情阐述和建议。王女士和她的女儿们进行了基因检测,结果证实了刘主任的推测,该患者存在肌铁蛋白基因(MYOF)突变,属于HAE这一罕见病的极罕见类型,也就是HAE-nC1-INH型。
幸运的是患者的两个女儿检测未发现致病性的基因突变。
几年内辗转国内多家医院,终于,在郑州大学五附院王女士神秘腹痛背后元凶终被锁定为nC1-INH型遗传性血管型水肿。但治疗该罕见病的药物种类较少,目前省内极其短缺。为了让患者得到及时的治疗,刘主任将这一情况汇报至医院,药学部非常重视该患者的治疗,药学部副主任李艳艳快速完成了患者用药的进院采购及药品信息维护。患者在消化内科二病区及时接受了急性发作期的解救用药治疗,用药后约1小时,患者腹痛及呼吸困难完全缓解,面部水肿基本消退,一家人喜极而泣,患者接下来拟继续在医院接受预防用药及全程规范管理。
TIPS: 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ereditary angioedema, HAE)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全球患病率约为1∶50 000,以反复发作皮肤和黏膜水肿为临床表现,水肿可累及身体任何部位,以四肢、颜面、生殖器、呼吸道和胃肠道黏膜较为常见,其中喉水肿如抢救不及时,致死率可达11%~40%,消化道黏膜水肿表现为剧烈腹痛,伴恶心、呕吐,常被误诊为急腹症,影响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2021年北京协和医院支玉香教授团队发表的研究显示,在中国HAE患者中, 72%患者有过胃肠道发作的经历,腹部发作频率为4.6次/年,患者从首次症状发作至HAE确诊的平均时间为14.2年。HAE胃肠道发作主要表现为腹痛(94.8%),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每次腹痛发作持续的平均时长为68.9 h(范围,8-240h)。一半以上的患者在HAE首次发作时即有消化系统症状表现,其中十分之一的患者更是仅有消化系统症状表现,大大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困难性。因此,大部分患者均曾经历误诊、误治,包括被误诊为肠胃炎复发、阑尾炎、胰腺炎、肾脏问题、腹膜炎和胃穿孔等,并有24.7%的患者接受了不必要的阑尾切除术或其他剖腹手术,社会医疗及患者个人都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2024年5月,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消化科诊疗协作组在《中华消化杂志》发布了遗传性血管性水肿消化科诊疗路径,对HAE病因、临床表现、在消化科的诊疗路径、鉴别诊断、疾病管理等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以期促进消化科对HAE的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HAE患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其发作性、自限性、致命性、多系统受累的特点,应引起临床医师的关注。HAE常累及胃肠道,其表现与急腹症相似,因此,消化科医师应对HAE持有高度警惕的态度,避免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来源:消化内科二病区 卢英姿 刘谦
党委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