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口老龄化和影像学检查的普及和应用,胸主动脉疾病的患病率和确诊率近年迅速升高。常见的胸主动脉疾病主要包括胸主动脉夹层、胸主动脉瘤、主动脉缩窄、胸主动脉穿透性溃疡、胸主动脉创伤及胸主动脉壁间血肿等疾病。随着新的技术和血管外科腔内材料的不断更新及上市,腔内治疗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段、恢复快等优点,是目前治疗胸主动脉病变的首选方法。但对于复杂胸主动脉病变,尤其是涉及到弓上三分支的病变仍然是腔内治疗的难点,当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策略包括“烟囱”技术、“开窗”技术、带分支支架置入术及“复合”手术等,均存在操作复杂、技术难度高、费用昂贵、并发症率高等缺点而无法广泛开展。
作为河南省医学重点学科、郑州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以及河南省血管外科主任委员单位,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在熟练开展以上技术的基础上,勇于攻坚克难、开拓进取,不断探索领先的新技术,力争以最小的创伤、最满意的疗效及最小的花费,为广大病患解决病痛。

近日,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首次应用“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成功治疗复杂B型胸主动脉夹层1例,取得满意效果。
今年57岁的董先生突发胸背部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胸主动脉夹层,急诊由120转入血管外科。治疗难点在于主动脉破口紧贴左侧锁骨下动脉,且左椎动脉优势,夹层向远端螺旋形撕裂至左侧股动脉,右侧髂动脉闭塞,右肾动脉双腔供血,左肾动脉假腔供血,肠系膜上动脉双腔供血,真腔近闭塞,存在急性肾功能衰竭、肠坏死及下肢缺血坏死风险!

术前CTA
如采取常规的腔内隔绝术,势必会对左锁骨下动脉形成封堵,造成后循环及左上肢缺血,轻者造成头晕及左上肢无力、发凉,重者可能造成严重的后循环缺血梗死。既往可采取的方法包括“烟囱”技术、体外“开窗”技术、“分支”技术及“复合”手术技术,“烟囱”技术固有的内漏率较高,体外“开窗”技术及“分支”技术操作复杂、费用较高,而“复合”手术技术则存在创伤较大、围手术期风险高等缺点。结合该患者,以上方法均无法开展。
王兵教授带领血管外科团队为患者量身打造了一套切实可行的个体化治疗手术方案,即应用目前最先进的“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进行治疗。也就是应用多尼尔半导体激光光纤产生点状高温灼烧主动脉覆膜支架,使其产生点状灼烧孔,从孔中植入支撑导丝,球囊扩张使该孔径增大,从孔中置入支架,使弓上动脉与覆膜支架腔内沟通,保存血流及上肢或颅脑血供。
手术设计巧妙,过程顺利,王兵教授主刀,崔文军副主任等医师密切配合,整个手术过程仅耗时2小时。复查造影显示主动脉支架位置良好,破口封堵满意,无内漏,左锁骨下动脉支架通畅,无脑梗塞、肢体及内脏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整个手术过程中,胡强夫教授带领麻醉团队严格控制血压、心率水平,为手术保驾护航,术后在施敏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精心的护理下,患者恢复良好。

激光开窗并球囊扩张

植入分支支架,左锁骨下动脉通畅,无明显内漏
王兵教授总结,激光原位开窗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第一,设计精巧,血流按原解剖通路流动,符合人体血流动力学的特点。
第二,操作简易,扩大了胸主动脉腔内治疗术的适用范围,不仅将腔内治疗的适用范围扩展至弓上,甚至一些涉及升主动脉的病变也能很好的开展。
第三,很好的保留了分支动脉的血供,避免了脑梗死、上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第四,花费较少,较“分支”支架技术的花费能降低一半以上。总之该技术因具有安全、经济、疗效好等较多优点,值得广泛的开展。
随着“激光原位开窗联合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的成功实施,该技术已在河南省落地生根,势必会造福于河南省主动脉病变患者。
科普:主动脉夹层定义:血管壁内出血导致血管中层断裂,血管壁层的分离及随后形成的互相交通或不交通的真腔及假腔。依据夹层扩展的程度,分为Stanford A、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种致死性疾病,未经治疗的急性夹层6小时内病死率超过22.7%,24小时内将超过50%,一周内将超过68%!——卢瑟福血管外科学
症状:绝大多数病人夹层主动脉瘤出现时突然感觉腹部,胸部或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剧烈疼痛,胸痛可放射到颈,臂部,与急性心肌梗塞相类似,给予吗啡类药物亦未能减轻疼痛,疼痛为持续性,直到夹层动脉瘤穿破后才自行缓解,患者常呈现皮肤苍白,出汗,周围性紫绀等休克征象,但血压仍高于正常,腹部疼痛易与急腹症相混淆,但夹层动脉瘤病例很少呈现恶心,呕吐,腹部压痛和腹肌紧张,主动脉壁剥离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可呈现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舒张期心脏杂音,累及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和髂股动脉者可出现局部血管杂音,同侧脉搏和血压减弱或消失,病变累及脑血管者易与高血压引致的脑出血或脑血栓形成相混淆,肋间动脉受累可突然出现截瘫。
分型:

治疗: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介入治疗--腔内隔绝术的介绍
腔内隔绝术就是将与病变段胸主动脉匹配的带有钛记忆合金支架的人工血管预置于导管内,在X-线透视监视下,经股动脉导入,当人工血管到达病变胸主动脉部位后,将人工血管从导管内释放,记忆合金支架在血液37℃温度下恢复至原来口径,将人工血管撑开固定于病变胸主动脉两端的正常主动脉上,血流即从人工血管腔内流过,胸主动脉夹层的内膜破口及瘤样扩张即被隔绝。

原位激光开窗示意图
来源:血管外科 吴斐 安乾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