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奋斗史•家国情丨创始于1971年的“冬病夏治”特色疗法造福群众

发布时间:2024/9/21文字调整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科室发展看领军人物

发展好坏看特色技术

人无我有,人有我精

创新永远是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1971年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原郑州铁路局中心医院)正式成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防治室(后改称为气管炎科)。建科伊始,就采用药物贴敷的“冬病夏治”疗法防治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由于方法简单、效果显著,深受群众欢迎。在彭平、史桂莲、王静懿等历届老主任的不断探索和持续改良下,“冬病夏治” 疗法成为享誉全郑州铁路局、影响力遍及省内外的医院特色治疗技术。


640_副本

▲ 20世纪70年代,气管炎科医护人员自制“冬病夏治”贴敷膏药(从左至右:史桂莲、马玉珍(男)、彭平、边励新)


王静懿主任以《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题,对气管炎科历届主任及科室工作进行了回顾,现摘要如下:


科室第一任主任彭平是河南省政协委员、郑州铁路局先进工作者。她创建了气管炎室。老主任在每天做好接诊工作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一次,她从一位患者口中了解到一个民间治气管炎的方法:用泡桐果炖豆腐治疗气管炎。彭平主任对此进一步改进,开展相关实验,每天用大锅熬制大碗茶给气管炎患者喝,后来“泡桐果治疗气管炎”获省级科研奖(1978年),用泡桐果制成的泡桐果片还到香港上市。当时获省级科研奖的科室,全院只有两个:气管炎科和骨科。彭平主任参照清朝张璐《张氏医通》中治冷哮的方法,改进制成气管炎“冬病夏治”膏,进行气管炎的防治。当时主要是到铁路沿线各站段贴治,这为后来“冬病夏治”做大做强打下了基础。


1986年彭平主任退休,史桂莲任科主任。史主任临床经验丰富,办事能力强,很有病人缘。她开拓市场有胆识有魄力,使科室不断发展壮大,把“冬病夏治”从铁路圈子扩大到了全市、全省。


640 (1)_副本

▲ 1989年,郑州铁路局科委举办“冬病夏治膏”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技术鉴定会


1986年7月,史桂莲主任敏感地抓住一次偶然的机会宣传了气管炎科,《郑州晚报》刊登了我院气管炎科开展“冬病夏治”的消息。7月15日头伏这一天,四面八方的病人涌入我院,当时开展“冬病夏治”的地点位于医院大礼堂,当天医院的院子里到处都是等待贴治的病人,从早上到下午一直有人排队。此后,《人民铁道》报、《中原铁道报》、《河南法制报》、《河南日报》等都相继进行了报道,郑州市、河南省乃至省外的患者都知道了郑州铁路中心医院的“冬病夏治”疗效好、有名气。每年伏天大批患者来我院贴治,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形成了我院的一个品牌。1989年,我科准备申报科研鉴定,由于时间紧、工作量大,有大量的资料需要整理、统计、撰写论文和研制报告。当时王新军同志刚分配到我院工作,他理论基础扎实,工作认真细致,为整理资料、统计数据做了很多工作。科教科赵磊同志也在鉴定程序方面给予了很多帮助。1989年10月17日通过郑州铁路局科委技术鉴定。1991年被评为局科研三等奖。1990年11月,气管炎科在郑州铁路局卫生系统第二届科技大会上被评为先进集体。


640 (2)_副本

▲ 技术鉴定证书


在我担任科主任期间,“冬病夏治”贴膏已从单一贴膏逐步发展到了系列贴膏,治疗范围更广、疗效更高。凭着我们掌握的核心技术,站稳了“冬病夏治”市场的龙头地位,很多外地病人专程慕名来我院治疗。


640 (3)_副本

▲ 王静懿主任在进行“冬病夏治”气管炎贴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