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27日,“一带一路”国家远程医疗培训班一行莅临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福华街院区(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郑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合作交流处处长韩丽娜,二七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社区科张丽娟科长、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社区工作部主任程智、门诊社区党总支第二党支部书记宋利英及相关科室负责人陪同参观。

“一带一路”国家远程医疗培训班学员来自尼泊尔、巴拿马等国家,此次培训主要是从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概况、医疗业务、教学科研、医院管理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的远程医疗适宜技术和实践经验。
中心是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牵头主持的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构建与推广》(2020YFC2006100)示范基地。顺利开展了“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的有效实践,通过“医院夯实社区、社区支撑居家”,强化社区医养功能,引导老人社会角色、机能等回归社区及居家,是集医、康、教、养为一体的教学基地。积极探索医、养、社、家“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服务模式,实现了“医、康、养、护”联动发展和“主动式居家养老”全生命周期的医养服务新模式。
一行人先后参观了CT室、体检大厅、中医康复室、门诊、病房、智慧化互联网平台、康复中心等地。

在CT室内,学员们详细询问了每日的就诊量,了解了远程诊疗的流程,并给予了高度评价及肯定;在中医馆,了解并感受了各类中医相关的技术和知识;在康养区内,学员们了解到各类康养仪器的基础配置,并亲自体验了康复治疗的四肢联动仪器设备。

中心的康复团队通过现代科学的康复评定-精准诊断-团队组织康复计划-规范实施康复技术-实施过程中交流校正。结合老年人个体情况,实施“一对一”个性化康复技术。郑州市福华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辛瑶瑶谈到:“有时候我们和患者是一家人,非常感谢他们对基层医疗的信任与支持。”

学员们通过参观交流了解到“全链式”智慧医养结合模式和医养结合各项工作开展情况。目前已实现三级甲等医院、社区平台、居家老人手机APP(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子女“四联通”,服务内容涵盖医养结合6个方面15项健康监测与管理指标。运用智能化设备与动态监测技术,适时收集健康数据,获取居家老年人活动与健康状况,例如监测心电图、动态血压、呼吸、睡眠、情绪、血糖、尿酸等状况与健康指标情况。
在福华颐养院内,学员们与工作人员亲切交流;在康养区与老人们进行互动。老人们亲切地为学员们留下了来自中国汉字的精妙墨宝,学员们纷纷表示中国社区医养模式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给予高度赞誉。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社区工作部主任程智表示,近年来,国家卫生领域在开展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设计和开发卫生领域的社会效益或公益项目,展望未来,我们基层医疗建设也将进一步致力于在“开放、包容、互利、共享”的原则下深入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构建全球人类健康共同体。各位学员都是两国之间友好合作的健康大使,相信通过本次参观,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国家在远程医疗方面的业务水平, 为深化双边合作、增进双方友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来源:社区工作部 刘滨 张可可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