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广大“糖友”而言,胰岛素注射是再也熟悉不过的话题了,如果现在提问广大“糖友”:“日常生活中,您知道胰岛素可以注射哪些部位?”有过自己注射胰岛素经验的“糖友”,一定会认为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应该是腹部、上臂。”
以上回答只能说半对,其实在日常生活当中,根据人体的血管、神经、皮下组织的情况以及是否方便注射等因素,《中国糖尿病药物注射技术指南(2016版)》推荐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主要有以下几个:1.腹部;2.上臂;3.双侧大腿;4.双侧臀部。
胰岛素注射各个部位的特点有哪些?
1. 腹部(耻骨联合以上约1cm,最低肋缘以下约1cm,脐周2.5cm以外的双侧腹部):脐周血管神经少,皮下脂肪较厚,非常适合胰岛素注射,且腹部的胰岛素吸收速度是四大注射部位之首。但是脐周5cm之外的腹部脂肪较中心侧部位更薄,容易注射到肌肉,所以不适合在此处进行注射。
在临床上以及日常回访过程中发现,不少“糖友”不知道轮换胰岛素注射部位的重要性,且多数认为腹部注射起来非常顺手,因此长期就选择在该部位注射胰岛素,所以导致不少患者腹部脐周或附近皮下脂肪组织增生或严重萎缩。
2.上臂(外侧的中1/3处):此部位注射皮下脂肪厚度个体差异较大,胰岛素吸收速度仅次于腹部。体脂率较低的“糖友”如果选择在此部位进行注射,必须捏皮进行操作,避免出现肌肉注射。
3.双侧大腿(前外侧的上1/3处):大腿内侧的血管、神经较为丰富,因此选择大腿外侧进行注射,但此部位的脂肪厚度跟性别、体脂率相关,体脂率低的人群,注射时也需要捏皮,吸收速度排第三位。
4.双侧臀部(外上侧):此部位脂肪较厚,且避开了坐骨神经与血管,注射相对比较安全,吸收速度排第四位。
胰岛素注射部位错误的危害有哪些?
长时间只围绕着一个部位进行注射,会引起局部脂肪组织的萎缩或增生,局部皮肤因为多次穿刺还会形成瘢痕,如果不慎将胰岛素注射在硬结上,将降低胰岛素的吸收率,影响胰岛素吸收,导致血糖波动异常,增加“糖友”慢性病急性发作的风险。
所以,从开始注射胰岛素时,就要养成注射部位轮换的习惯,防止皮下组织增生或硬结的形成。轮换注射包括不同注射部位之间的轮换和同一注射部位内的轮换。
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如何选择注射部位?
通过以上的内容,我们知道注射部位的不同,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就不同,但大家知道各类胰岛素的作用时间也存在着差别吗?
广大“糖友”在注射不同种类的胰岛素可以参考下图进行。
在注射胰岛素时还要注意哪些?
1.每次注射前,要再次检查注射部位:每次注射前一定要检查胰岛素注射部位皮肤及皮下情况,避开有瘢痕、硬结、触感疼痛的部位。一旦发现注射部位有疼痛、红肿、溃疡、硬结、凸起、凹陷、增生、萎缩等异常现象,立即停止在该部位注射,并及时查明原因,必要时妥当处理。
2.每次注射后,严禁按揉注射部位:注射后针头迅速拔出,不要反复按揉注射部位,以免加速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胰岛素吸收过快,发生低血糖。
3.至少每年一次,找医务人员评估:至少每年一次找专科医务人员评估一下注射部位轮换是否正确,有无存在注射不当之处,给予纠正。
来源: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