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骨质疏松症的了解和认识,有效做到提前预防、及时治疗,2021年10月20日上午,郑州大学五附院内分泌科联合相关科室于门诊部一楼大厅举办了主题为“骨量早筛查,骨折早预防”的义诊及健康宣教活动。
活动现场,参与义诊的医护人员现场免费为50余人进行骨质疏松的检测筛查,其中发现多数患者存在于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同时还进行了血糖的检测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普及。内分泌科主任桑艳红、董瑞鸿主任医师、吴毓敏主任医师、余玲副主任医师联合风湿免疫专家赵耀东副主任医师及内分泌科部分医护人员对参与义诊的患者的病情和疑问进行解答,同时大家进行骨质疏松健康知识宣教,吸引了众多患者驻足旁听。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被称为“隐形的杀手”、“沉默的杀手”,根据流行病调查结果显示:我国60岁以上的人群,骨质疏松率为40%~50%,全国骨质疏松症病人超过1亿人,骨量低于正常标准的超过2亿人。对于这种常见疾病,我们又了解多少呢?下面我们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了解一下骨质疏松的危害及其预防、治疗吧。
什么是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性骨代谢性疾病。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人说:“到了一定的年龄,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一定要补钙”。为什么这么说呢?这是因为骨骼在人的不同阶段是不断变化的,可以用骨量来判断。骨量高,意味着骨骼相对更健康。骨量的变化类似一个抛物线,出生后骨量不断增长,大约在35岁到达最高值,称为“峰值骨量”,之后逐渐减少,峰值骨量越高,骨量丢失速度越慢。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峻,其发病率呈逐年递增趋势,骨质疏松也是造成广大中老年人关节疼痛及劳动能力丧失的主要因素。关节疾病是影响老年朋友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致残率高达30%。骨质疏松症和骨关节炎都是与年龄增长有关的一种退行性疾患,在老年人群中常见(特别是中老年女性),并可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提早预防骨质疏松十分重要。
骨质疏松常见症状及危害有哪些?
1.腰背疼痛:早期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痉挛,疼痛常发生于起坐时、长时间行走后或翻身时出现,也呈现为夜间或负重活动时疼痛加剧。
2.脊柱变形:多出现在骨质疏松严重时期,逐渐出现身高变矮或驼背现象等脊柱畸形,甚至影响心肺功能,导致呼吸不畅,引起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
3.骨折风险加大:日常生活中骨折风险加大,受到轻微外伤直接导致骨折。常见骨折发生部位主要为腰胸椎、股骨颈、桡骨、肱骨,如不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一年内可能会再次发生骨折。髋部骨折是较严重的骨质疏松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如何预防呢?
对于骨质疏松症,一定要充分认识其危害性,并且要意识到预防大于治疗,要早筛查早发现早治疗。防治骨质疏松需要从小开始,合理膳食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摄入充足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等营养物质,调整膳食结构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防和减缓骨质疏松的发生。
1.要摄入足够营养,获得充足的钙:成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800毫克(元素钙量),绝经后妇女和老年人每日钙摄入推荐量为1000毫克。含钙高的食物如奶制品、鱼类、虾蟹、豆类、坚果类等。在饮食中钙摄入不足的情况下,适时适量补充钙制剂也是改善机体内钙营养状态的一种有效措施。补完钙以后还要记得晒太阳。
2.补充各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D的补充:骨的生长与代谢受多种维生素的影响,其中与维生素D的关系最为密切。维生素D的成年人推荐量为400单位(10微克/天),老年人因缺乏日照以及摄入和吸收障碍常有维生素D缺乏,故推荐量为400-800IU(10-20微克/天)。
3.定期适当运动:家庭各年龄层成员均需要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进行适当的、定期的运动。定期的适量运动可以提高敏捷,力量,姿势和平衡,可以减少跌倒的风险,还可以适度的增加骨质密度,既能预防骨质疏松症还有利于整体健康。
4.改善生活习惯,避免不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生活习惯,避免食盐摄入过量、吸烟、酗酒、饮用咖啡和过多饮用碳酸饮料等不利于骨质疏松预防的不良生活方式;合理烹饪,如含草酸较多的蔬菜避免与牛奶、豆制品一起食用,可采用水焯的方式,减少草酸;牛奶加热时温度不要过高、不要搅拌,避免磷酸钙沉淀造成损失;蛋白质摄入要适中,过量蛋白质摄入会增加钙质流失,应按照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中对肉类摄取的每日推荐量。一般推荐健康成年人每日摄入1.0克蛋白质/千克体重比较合适,个别老年人可达每日1.2-1.5克/千克体重。因而蛋白质摄入要充足但不可过多。
5.关爱老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家庭中应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地面要防滑,地毯要固定,无障碍物,避免摔倒,老年人必要时使用扶梯和手杖。
6.思想上要重视,有症状不忽视,积极治疗不轻视:骨质疏松症之所以被称为“隐形杀手”、“沉默的杀手”是因为他总是在我们不知不觉中、静悄悄的危害这我们的身体健康。它会给患者生活带来不便和痛苦,所以我们要在思想上足够重视,有了轻微症状不能忽视,开始治疗后不能轻视。
来源:内分泌科 解丽然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