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
搜索按钮
进入适老模式
信息公开
医院新闻
首页>信息公开>医院新闻

战疫英雄访谈 | 对话万琳:吹响“战疫”的号角,舍小家为大家,争做疫情防控先锋者!

发布时间:2020/4/16文字调整

2020年,疫情爆发,肆虐全国。河南医护,主动请缨,坚守一线,共同抗疫。他们,是平凡的父母,亦是平凡的子女,更是我们超凡的英雄!为深入挖掘河南医护抗疫故事,弘扬大爱无疆的医护精神,河南省抗癌协会联合河南广播电视台健康大河南,推出《战疫英雄访谈录》特别节目。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观看节目

 

本期,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郑州大学五附院感染管理科万琳做客直播间,和我们谈一谈战疫一线的那些事。

 

“大嗓门”的“万妈妈”——记河南省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感控专家万琳

郑大五附院感控专家万琳同志已年近退休,且父母年迈,本可以不冲锋在一线,但得知医院将组建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她主动请缨同队友一起毅然决然地奔赴武汉。丢下感冒发烧的女儿、丢下年过八旬的父母,舍小家顾大家,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她兼任医疗队的感控组组长,是被队员们亲切称作“大嗓门”的“万妈妈”。

 

 

●坚决保障零感染●

作为从事感染防控工作已经17年的感控专家,她深知防止患者在医院治疗期间发生交叉感染与防止医护人员在工作中被感染的重要性。万琳同志带领防控小组成员积极制定防控措施、环境消杀流程,对医务人员认真进行培训……随医疗队来到武汉的这20多个日日夜夜她丝毫不敢懈怠。在武汉市第四医院,由于防护用品短缺,使用的防护用品来自于不同渠道,颜色、型号都不同,在功能上也有差异,甚至连适用环境都不同。万琳每天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根据严格的标准检查防护物资,看有哪些能用、哪些不能用,她检查得细致到了极点,能穿、不能穿,都逃不过她的“法眼”。在严格标准检查医用防护物资的同时,严盯医务人员操作流程,随时随地监控队员体温,为了确保战友们“零感染”,哪里都是她的工作时间和地点。

 

 

队友们进入隔离区前,都要身着防护服,再戴上防护眼镜,这些准备工作所有人都演练了无数次,但每次进入之前,万琳都会一个一个地检查他们的穿着,看他们哪个防护没有到位,有没有露出皮肤,一个一个过关后,万琳才会放他们进去。让万琳最紧张最焦虑的时刻,是医护人员出隔离区的时候。队员们必须独自一人在出隔离病区的房间,把防护用品按顺序脱下,稍有操作不对,就会污染。这个时候,万琳会透过玻璃窗眼睛一眨也不眨地紧盯着队友脱防护服,一看到他们操作稍有不对的苗头,她都会紧张地把嗓门扯到最大,对着他们喊,让他们赶紧纠正错误。这个时候,年轻队友们总是格外地踏实心安,他们知道,他们最亲爱的万妈妈一直在守护着他们的安全。

 

“快洗手,接触患者的物品后必须手消毒!”

“哎,不行,护目镜没有戴好,额头还在外面露着”

“不对,先脱手套,手消毒以后再脱护目镜”……

 

对于河南省首批支援湖北应对疫情医疗队的医护人员来说,这一声声焦急又贴心的催促,是他们一天当中听到的最悦耳的“音符”。这“音符”来自于“大嗓门”的“万妈妈”,在他们心中,这个岁数与他们妈妈差不多的女医生,在这趟紧急救援行动中,就像亲人一般,给予他们最贴心的照顾与叮咛。

 

 

早班是他们最忙的一个班次,医生采集患者咽拭子,每天少则五六个,多则十几个,采集咽拭子是一种危险性很高的操作,患者要摘掉口罩,医生要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而且采集标本时患者因为咽部的刺激会咳嗽。为了减少医生在患者面前的时间,万琳同志主动承担起助手的工作,帮助采集咽拭子标本医生核对记录患者信息、准备采样试管和棉签,使每次采样都缩短了时间,减少了医生可能被感染的机会,顺利完成标本采集任务。

 

●疫情一线党旗红●

在武汉一线,万琳积极向党组织靠拢,时刻以党员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微信、微党课形式进行了党章等党的理论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党性修养,递交了多份认识深刻的思想汇报。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英勇奋斗,按照组织发展程序报批,2020年3月10日,她光荣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

 

 

疫情防控最危险的地方,就是她要冲锋的地方;人民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就是她要投身的地方。正如决战在即,万琳同志递交的入党申请书所写:“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向党组织提出申请,并向党和人民许下庄严承诺: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力以赴、抗击病毒,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逆风而行,为保障人民的生命健康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