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岁的李老汉是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人,种了半辈子庄稼的他,自觉身体硬朗。“就不认识医院的门,什么检查啦、化验啦从没做过!”,这是李老汉经常向别人夸自己身体好的口头禅。
可就在前几天,李老汉在自家门口开了一次“洋荤”,没去大医院就做了回体检,在经历了量血压、测心率、做心电图等一系列检查后,数据被传输到二百多公里外的郑州大学五附院,三甲医院的大专家分析过李老汉的检查数据后,隔着电脑屏幕和他视频交流、询问情况,为他下了“高血压、心电图T波改变,心肌缺血”的诊断,并开出了“合理饮食,建议服用降压药物和补血补气药物”的处方。这下子,李老汉服气了,一边表示一定照大夫的话认真治疗,一边和旁边的村民小声嘀咕着:“你说,咋就这么神呢,隔恁老远,大夫咋就知道我得的啥病?”

是的,“互联网+”医疗就是这么神奇,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设备、“名医通”网络问诊系统、与互联网相连的检查仪器让老百姓不出家门就能享受到几百公里外的郑州大学五附院医疗专家团队的健康体检服务。信息化时代,网络让天涯成为咫尺,把“看病难”变成“隔着屏幕面对面”,把“去大医院花钱体检”变成“远程义诊”,让广大农村父老乡亲得到实实在在的健康实惠。


2018年6月14日—15日,中原工学院校长王宗敏和党委副书记刘志刚带领党委组织部、党政办公室负责同志到该校定点扶贫村——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新集村,考察指导驻村帮扶工作,并联合郑州大学五附院开展远程医疗义诊服务活动。王宗敏校长代表学校为新集村捐赠一套远程医疗服务设备,并在新集村建立村级远程医疗服务站,使新集村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三甲医院名医诊疗服务。


在为期两天的远程义诊活动中,128名村民通过与互联网相连的血压计、心电图机、高拍仪等检查、传输设备进行体检,数据即刻传输至郑州大学五附院网络门诊,医院组织各专业权威专家实时分析,给出诊断,并通过远程医疗服务设备——“名医通”网络问诊系统反馈至当地,专家们利用网络视频为查出疾病隐患的15名村民会诊、提供治疗建议。新集村村民对此赞不绝口,体检、问诊、确诊、开处方一条龙解决健康问题,郑州大学五附院专家通过网络义诊,让老百姓省时、省力,还没有经济负担,实在是做了一件大好事。


▲ 中原工学院校长王宗敏通过“名医通”网络问诊系统与郑州大学五附院消化内科三病区主任张淑凤进行交流
此次远程义诊是郑州大学五附院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的又一创新尝试,一方面,它极大方便了基层、偏远地区的群众享受健康体检服务,足不出村就能得到郑州大学五附院专家的健康护航;另一方面,远程义诊极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通过两地的资源合理化调配,在当地只需配备网络设备仪器和操作人员,郑州大学五附院专家在医院本部利用网络问诊即可,解决了以往义诊或兴师动众、远途跋涉,或所来专业专家不全、有些疾病无法现场诊治的弊端;第三方面,省时、高效,几百名体检群众的诊断可以在网络上实现分屏处理,如有疑难病症,还可以紧急调配专家进行远程会诊。此次远程义诊活动得到郑州大学五附院的大力支持,郑鹏远院长高度重视、统筹规划,朱光主席具体安排、组织实施,信息与远程医疗科、医疗协作办全力协助,不仅派工作人员到当地协调配合,还在医院本部的网络门诊,集中消化内科三病区主任张淑凤,急诊科主任陈炅,内分泌科一病区主任董瑞鸿,心电图室主任牛向东,内分泌科一病区副主任医师宋秋艳、消化内科三病区医师高红伟、心电图室医师张叶杭等专家进行远程义诊、会诊工作。

▲郑州大学五附院本部执行远程义诊、会诊工作的专家团队
来源:宣传科 王凯 信息与远程医疗科 王润 摄影:赵鹏
宣传科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