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是全球第十一个“世界血栓日”,为提高群众对静脉血栓栓塞症的认识和增加诊疗常识,10月13-14日,郑州大学五附院血管外科联合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在医院及侯寨分院举办了主题为“血栓与共病”的大型义诊及宣传活动。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副院长王兵、血管外科主任崔文军、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冯永海带队,围绕血栓性疾病的预防、治疗及健康管理,向公众提供血管疾病科普宣传和健康咨询服务,受到了群众和患者的欢迎和好评。
义诊专家团队耐心解答群众关于静脉血栓有何危害、静脉血栓有哪些症状、如何预防静脉血栓等常见问题,并进行现场检查和健康指导。
此次义诊活动是医院践行社会责任的具体表现,展现了医疗卫生工作者对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承诺。医院将持续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对VTE知晓率及预防率,规范诊治VTE和避免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为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做出贡献。
科普内容:被尊为“细胞病理学之父”的德国医学家Rudolf Virchow于1856年首次提出了“血栓形成”三大要素: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血液成分异常。国家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于2014年3月向全世界宣布,将每年的10月13日定为“世界血栓日”。这一天也是 Rudolf Virchow的生日,为纪念他在血栓领域的贡献,同时提升公众对于血栓性疾病严重性的认识。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两种类型,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和肺动脉栓塞(PE)。深静脉血栓形成是指发生在深静脉中的血液凝结,主要见于下肢深静脉。肺动脉栓塞指深静脉血栓脱落,随血流转移至肺动脉,严重影响氧气交换和心功能,可能迅速导致死亡。据统计,VTE的发生率在血管疾病中,仅处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和脑卒中之后,是第三大常见的血管疾病。
静脉血栓栓塞的防治分三级:
一级预防是指在普通人群中筛查高危因素、控制高危因素;二级预防是指在高危人群中运用物理预防、药物预防等手段严防血栓的发生;三级预防是指对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进行规范化专业化诊治,严防致死性肺栓塞的发生,减少血栓后遗症的出现。